据不完全统计 , 已播或在播的作品不计 , 正在推进中的马伯庸参与或改编自其原著的影视项目不下于10部 。 除今年融创文化发布会公布的 , 以《桃花源记》为灵感创作 , 以多种形式开发的合作项目《千年桃花源》和虽释出概念设计图却陷入版权纠纷的动画电影《哪吒传奇·龙与地下铁》之外 , 也还剩下八部 。
文章图片
八部作品中 , 多数都是近年新创作的作品 。 唯一的例外 , 是前不久刚杀青的《风起陇西》 。 这是一部创作于2005年的小说 , 是马伯庸的出道作 。 至于其他 , 则孵化于《长安十二时辰》之后 。 算是典型的为“影视化改编”而生了 。
这些作品中 , 最见历史考证和梳理功夫的当是《显微镜下的大明》 。 在他看来这是一部非虚构写作 , 以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为骨 , 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旧纸堆里 , 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 《两京十五日》则是用为《显微镜下的大明》搜集资料的“废料”写成的 , 是后者的一个衍生品 。
所有项目中 , 最奇怪的当属《大明书商》 。 《长安的荔枝》虽然短小精悍 , 但好歹也是在《收获》杂志上发表 , 做成项目可以理解;《大明书商》的“原著”只是马伯庸发在微博上写盗版书商的一篇小文《枉是便宜卖纸人》 。
文章图片
一篇散文里的一个片段就能成项目 , 全天下恐怕只有如今堪称影视行业香饽饽的马伯庸了 。 但转念一想 , 像《洛阳》《汴京》这种踪迹不见的“原著” , 不也快马加鞭地赶出剧集来了?而且还专门为它们 , 构建了个“华夏古城宇宙”呢 。
被看重的与被裹挟的
此时此刻 , 怎么行业还在一窝蜂屯项目?甚至连小说写完都等不及 , 刚开个脑洞就上手争夺了?回答这个问题 , 得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 其一 , 行业为何还不能脱离IP依赖症 。 其二 , 为何要抢马伯庸的项目 。
第一个问题的本质还是恐慌 。 在这个影视行业尚未脱离凛冬的时节 , 没有人有绝对的做原创大剧的信心 。 最起码头部IP , 是取得过读者信任的商品 。 类型剧就那么多 , 与其费尽心思自己创作 , 倒不如挑一部小说改编 。 起码更省力 。
第二个问题 , 可以从三点来分析 。 首先 , 马伯庸的小说适宜于影视改编 。
同样是写小说 , 有的作家强在戏剧性的构建 , 有的作家强在画面感的布局 。 马伯庸显然是后者 。 他的文字作品 , 常常带有一种天然的影视基因 , 谋篇布局如堆积木般条理清晰 。 《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典型 。 这部小说的脑洞最早出自一个知乎提问: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 , 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
文章图片
马伯庸大笔一挥:长安 。 他在小说后记中写道 , “想象一个刺客的身影 , 在月圆下的大雁塔上跃下 , 追捕他的火红灯笼从朱雀大街延伸到曲江池 , 惊起乐游原上无数的宿鸟……这是一个充满了画面感的片段 , 神秘与堂皇同时纠葛 。 ”
其次 , 马伯庸的小说集网络小说之节奏、类型文学之元素与传统文学之文学性以及历史考据于一身 。 在网络小说中 , 不论是小白文还是文青文 , 快节奏都是必需品 。 这也是其能牢牢占据大众文学市场的关键 。 而悬疑、谍战、反恐等类型元素 , 又天然适合在荧屏上展现 。 另外 , 他的小说又兼顾了传统文学的“短” 。
- 角色|1/18组讯 | 时镜原著小说《坤宁》改编古装剧《宁安如梦》等
- 档期|“荷兰弟”主演游戏改编动作冒险片《神秘海域》宣布引进中国内地 档期待定
- 人间|《完美伴侣》吴敏:大家都说我产后焦虑,但我应该是“人间清醒”
- 事情|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封神,可是刘禅投降错了吗?
- 什么|斗破苍穹:为何都说萧炎是“老色胚”?一句话暴露,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 演技|从《古董局中局》到《风起洛阳》,马伯庸笔下的故事
- 张凌赫|同名漫画改编的《虎鹤妖师录》开机,蒋龙18年的绿叶终于变身男主
- 四季|伍珂玥与姚贝娜跨时空对唱,国粤双语改编深情动人,姚父亲自监棚
- 卡农|都说《开端》后遗症是被卡农支配、对高压锅无法直视,卡农究竟是什么
- 原著|你看,尊重原著的IP改编剧,他们的福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