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潮州词人词作一直仅有零星的记载 , 直到清代才逐渐发展起来 , 除丁日昌和曾习经较为知名外 , 其他词人词作大都湮没无闻 。 如布衣诗人姚行轩 , 17岁开始旅居江浙上海一带 , 有《远游词钞》一卷 , 著者对其词作风格进行了剖析与总结 , 揭示其词风学稼轩豪放派一路 , 既有云游自在 , 布衣坦荡的豪情;又有远离家乡的羁旅乡愁 , 亦有怀才不遇 , 郁郁不得志的长嗟短叹 , 而由僻处岭海一隅到遍历大江南北的经历 , 山水际遇尽入词中 , 亦体现了文化边缘区与主流文化区文化交融下潮州词人词风的独特面貌 。
全书对地域文学作品的解读 , 仿佛展开一幅乡情满怀 , 乡音依旧的画卷 , 而文体与地域特色碰撞的火花在谢锡勋的《潮州荔枝词百首》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 谢锡勋的竹枝词以岭南佳果荔枝为题 , 展示了潮州乡土人文的风貌 。 如写荔枝运至南洋的“轮菌番舶如梭织 , 载得荔枝千万坛” , 诗下有序曰:“汕头果市 , 聚于金山街 。 每当荔枝盛出 , 南商之业杂咸者 , 以鲜荔枝浸淡盐水 , 装置磁瓮 , 由轮船载赴南洋诸岛 , 七八日可登彼岸 。 虽略带酸咸 , 然乡味所在 , 人争购之 。 销场颇畅 , 出口不计其数 。 ”此序与诗互为发见 , 细致描述荔枝腌制后通过海船运输的场景 , 既可一窥清代潮州海外贸易的繁华 , 又可见南洋侨胞与家乡舌尖上的情感链接 。 谢锡勋的荔枝词以鲜活而又趋于通俗的文字 , 为清代光绪年间潮州留下一幅幅洋溢着地域文化气息的剪影 。
古代潮州文学史的研究 , 这一学术课题的内涵与外延并非一成不变 。 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 , 基于研究者不同的学术观念 , 自身学术个性与理解的立场 , 或受研究条件的影响 , 文学史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 未来 , 随着文物和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 , 随着研究者思维方式与时代学术思潮的变化 , 古代潮州文学史必将生发出更多的学术生长点 , 我们期冀着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 。
读了《古代潮州文学史》 , 我又想起屈大均 。 屈大均身处明清之交 , 对于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文化别有怀抱而一往情深 , 他说:“广东者 , 吾之乡也 。 一桑梓且犹恭敬 , 况于文章之美乎 。 文者道之显者也 。 恭敬其文 , 所以恭敬其道 。 道在于吾乡之人 , 吾得由其文而见之 。 以为尚友之资 , 以为畜德之本 。 岂非吾之所以为学者乎……然予将终身以之 , 若愚公之徙太行 , 精卫之填东海 , 不以其力之不足而中辍也 。 ”(《广东新语》)屈大均表达自己恭敬乡先贤之道与文 , 愿意以搜寻、保存、传承乡邦文化为志业 , “终身以之” 。 翁氏父女孜孜不倦地研究潮州文化 , 从《近现代潮汕文学·海外篇》《现当代潮人文学史稿》 , 再到这本《古代潮州文学史》 , 对潮汕文学由古至今 , 由本土兼及海外的学术梳理与发展探寻 , 也颇有“愚公之徙太行 , 精卫之填东海”的执着精神 , 令人感佩 。
奕波教授年轻时上山下乡到了海南 , “文革”结束后 , 即参加高考进了大学 , 后来 , 长期在汕头大学任教 。 我和他是同乡、同辈、同行 , 也是相识数十年的老朋友 , 在许多方面有共同语言 。 在我的心目中 , 他是一位诚恳、低调又执着的学者 。 筱曼是我的学生 , 我们认识也超过二十年了 。 她在中山大学读本科 , 硕士阶段免试推荐到南京大学随张伯伟教授学习 , 博士阶段又回中山大学由我指导 。 她的博士论文题为《学海堂与岭南文化》 , 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的副教授 。 潮汕人对家乡有一种深厚感情 , 难得的是 , 翁氏父女都有一种特别的潮州文化情怀 , 而且都是对乡邦文化有研究的学者 。 父女合撰一部地域性的文学史 , 是一种少有的缘分 , 也是乡邦文化的一段佳话 。
- 复生@连载|《丰子恺自述》07:王囡囡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小说$6本男主假高冷小说,强推《镇河》好好笑,作者脑洞未免也太大了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韩貂寺#雪中悍刀行:徐凤年6大仇人,韩貂寺最弱?杨太岁、柳蒿师不如他
- 打火机与公主裙@「推文」《我的城池》《打火机与公主裙》|校园甜文|痞帅x乖乖
- |茅奖小说《暗算》出版20年,精装版归来继续密码和人心全解密
- 康有为#除了《美的历程》,还有这些李泽厚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