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门#当代散文||儿时新年味更浓
文/徐彩娥
文章插图
新年,“新”年。过年了,吃穿用度都要添置新的,寓意万象更新,一切从新开始。
一进腊月门,父亲就一趟趟赶集。这集添几个盘碗一把筷子,那集请副烛台一对香炉,下一集狠狠心扛回一领“红席”,那种区别于“白席”的较精细的紫红竹篾席,是用竹的最外皮编织的,结实耐用,还带着棋盘子、山字的图案,色泽红亮,预示着往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跟来自天然、纯手工制作的物件纷纷匿形一样,不知什么时候,竹篾席渐渐为人造革“席”所取代。父亲失落了一阵儿,不过他很快喜欢上这种新式“席”了,细软光滑,那艳丽多彩的花色多喜气!衣服鞋帽更要置办齐备,辛劳了一年,也图个好彩头,大人孩子,从头到脚、里里外外,一定要换上新的。年根儿了,要置很多好吃的存起来,整块的大肉来一块,挑几样鱼,菜也得拎回几捆,水果糕点、烟酒糖茶都要备足。腊月里真是花钱如流水,穷日子,富年,唯有过年,农家人才能奢侈一把。苦拼一年,俭省一年,似乎只为了过一个体面的年。
最重头的一集是买鞭炮香火和春联。香火要持久燃烧不折不断的,鞭炮要响头多响声大的,寓意一年的顺达昌盛红火。父亲买鞭炮,身后总跟个小尾巴,早年是大哥,后来是小侄儿,有孩子吵着闹着巴望着,鞭炮才买得够劲。整套的对联要揭回来。流水线生产的春联,味道寡淡了些,但更齐备、更光彩夺目了。除了大门屋门贴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园”“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家和业旺,国泰民安”的对联,还有一大叠方方正正的“福”字,一叠小贴,正名叫“春条”的:贴堂屋正北的“新年大吉”,贴炕墙上的“抬头见喜”、大门口对面墙上的“出门见喜”;贴箱子的“衣锦千箱”,贴粮缸的“年年有余”,贴水缸的“川流不息”;甚至还有贴猪圈的“肥猪满圈”。更有天地牌的小联:“天地之大也,鬼神其盛乎!”人间最齐备的祝福,最虔敬的心情,都在这红光闪耀的春联中了。
【 腊月门#当代散文||儿时新年味更浓】年的气氛,在父亲的出出进进中,一点点累积起来。
文章插图
新年的气氛,也是母亲忙出来的。年过得好不好,够不够味,主要取决于主妇的忙碌筹备。小年后,母亲就要紧锣密鼓地准备各种吃食了。应和着大家怀旧的胃口,母亲把地瓜干煮了,用擀面杖轧碎。过去豆包包得多,是要拿地瓜干去村口的碾子上碾的,现在手续简省了。面面的细碎地瓜干拌上煮烂了的豆子,豇豆、绿豆、菜豆、红豆和白糖,用白面皮包起来,甜甜香香的豆包就成了。年糕一定要包一锅,年糕年糕,年年登高,让日子好到不能再好。黍米的、糯米的馅儿甜得粘嘴,也寓意来年的日子甜甜蜜蜜。馒头要蒸几锅。摆供的“光头”馒头,圆溜溜的,不加什么装饰,是敬天地祖宗的。栆饽饽,有五个衔着红枣的鼻子,鼻子要捏得端正才好呢。栆饽饽是供奉灶王爷的。刺猬头龙身寓意“升”与“顺”的“神虫”,小头大肚寓意钱粮富足的升与斗,要做上两对,供在正北。最后还要蒸两锅自家人吃的馒头,这时候可以松口气了,也可以简省一些揉的工夫,反正自家吃,做得稍稍粗糙些不碍事。
万事俱备了!腊月二十八九,父亲左端详右端详,把红彤彤的对联端正地贴到大门上。各间墙壁上、箱柜缸上、猪圈鸡舍、大门口贴了大大小小的“福”字和各种配套的小贴。母亲在墙上贴了她最爱的胖娃娃闹春的年画,在窗上贴了亲手剪的“喜鹊闹梅”的大红窗花,每年的新春都是她这样召唤来的。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军书法作品欣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方腊#鲁智深生擒方腊后说了2句话,共6个好汉听懂了,离开宋江得善终
- 陈伟@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陈伟 作品展
-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李金占作品展
- 礼乐文明|解读丨“通情达礼”的当代启示
- |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