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一北 , 两位年已八旬的艺术家赵大钧与王劼音近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呈现了各自60多年的艺术求索之路
赵大钧长期生活、创作于东北沈阳 , 而王劼音则一直生活、创作于江南的上海 , 南北方的水土与人文 , 漫长艺术人生所经历的复杂时代背景的变换 , 为他们的绘画艺术奠定了浓重而苍茫的底色 , 也形成了彼此迥然相异的绘画气质 。 “汉柏·江声——赵大钧、王劼音双个展”展出两位艺术家100余件画作 , 从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到2021年的新作 , 以回溯的角度展现了两位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
上海油画雕塑院在展览期间举办了座谈研讨会 , 澎湃新闻特摘要刊发 。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呈现南北两位八旬老艺术家探索
赵大钧、王劼音均为国内美术界享有广泛声誉的知名艺术家 。 他们从事绘画创作时间跨度超过半个多世纪 , 作品融会中西艺术 , 在具象、意象、抽象等绘画语言上均有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同时 , 他们又都有着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经历 , 培养和引导了众多学生 。
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势象艺术中心协办的这一展览共展出两位艺术家100余件画作 , 涵盖油画、版画、水墨、水彩、水粉、素描等多种绘画类型 , 从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到2021年的新作 , 以回溯的角度展现了两位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策展人江梅在前言中写道 , 展览主题词“汉柏”与“江声” , 来自于赵大钧、王劼音两位艺术家近期作品的名字 。 “汉柏”与“江声” , 分别付诸于视觉和听觉 , 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的丰富意涵 , 是指向中国人的感官经验和审美情感的词语 。
赵大钧长期生活、创作于东北沈阳 。 他笔下的造型总是精准而自带一种清晰凛冽的气质 , 明明是一幅油画却透露出版画中刻刀在纸上刮划的质感 。 他自言对造型的偏爱 , 对油画的迷恋 , 融入他的人生 ,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文章图片
《几何形体》 ,纸质水彩 , 1962
文章图片
《作品202104 》(汉柏系列) 布面油画 , 2021年
2000-2008年 , 由于身体原因 , 赵大钧中断了油画实践活动 。 这之后他开始更多、更深地与大自然交朋友 。 后来与朋友们进行远行:川西、滇北、藏东南 , 一次次寻找神山的踪迹 。 对赵大钧来说 , 创作“神山”系列已经是60岁之后的事了 , 这是一个“打破自己”“打碎自己”的过程 , “主要是在询问艺术是干什么的?生命与艺术是什么关系?画了一大堆的作品后 , 才发现这一大堆对之后的’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 , 赵大钧表示 。
回到“油画”、回到艺术 , 正如回到生活和情感的本身 , 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 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 。 自我变得单纯、简单 , 法则也就明了 。 淳朴地、自然自在地随心而作渐渐主导着赵大钧的实践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