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茜直言对于经典的理解其实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变化,阅历、思考会赋予经典不尽相同的理解,她眼中的绘画是把一个碎片的记忆通过思维和图式结合起来的创造,但是思维和图式的关系又是若即若离,作为艺术家高茜不敢说自己能够创作出经典,只能说做好自己的事情,“我的作品不奢求所有人都喜欢,但是有些观众在经过作品的时候,可能在某一个瞬间或者某一个刹那会觉得跟自己的经历、学识有一点契合,我就满足了 。”
尤洋提出的问题是“博物馆里的东西是不是经典?”当我们在博物馆阅读董源与郭熙的绘画其实是带着当代人的视角,“人已经是被无情的历史切成碎片,再看经典是否还能理解经典,还是只能把经典当成一个口头禅去使用?”从时尚的角度看,经典与否并不是尤洋关注的重点,他更关注的是图像学的视角,设计师背后的观念,以及十年之内设计行业在文化、文脉上的走向 。
“二十四桥明月夜”原来是火腿烧豆腐
——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洪晃坚信传承必须在创新之中完成,传统文化并不是进入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我们当代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应该像时尚一样充满活力 。洪晃也谈到在互联网时代,无论传统与当代,或者艺术与时尚,其实所有东西所作都是要面向大众的,当代社会已经不可能有像过去的文人雅集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在消解 。
高茜认同洪晃的看法,传承也是在运动的、向前的,同时相比较深耕“传统”的艺术家,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的理解可能会更为深刻 。具体到创作本身,高茜认为画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形式与意味,实际上是一个可见和不可见之间的关系,“我画得是一个可见的东西,但是有不可见的东西 。”譬如金庸小说中的火腿烧豆腐也可以被称作“二十四桥明月夜” 。
尤洋坦言我们经常把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庸俗文化三个词弄混,在尤洋看来这三个词并不代表同一个事物,但更重要的是不要用绝对的词汇去划分,而是要拥有更加多元的思维,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尤洋谈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理解艺术或者时尚,就必须代入同一时期社会学等角度,才能把它在当时准确的意涵分析出来 。”
正如尤洋所说,我们应该拥有更加多元的思维,用这种思维去看待关于艺术和时尚的一切,也正如今天三位嘉宾关于艺术和时尚的分享,他们并没有固守在自己的美学逻辑内部,而是在观点的碰撞中彼此打开 。
通过乙观《目光之外》“艺术与时尚:有意味的形式”我们对艺术和时尚也叠加了全新的视角 。任何视觉艺术都离不开观看,尤其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让人们拥有了多种视域的可能性 。目及之处,或新奇或平淡,有时恰恰限制了认知的界限 。故而应当透过欲望的屏障,不安地、警惕地、兴奋地走出思维惯性,审视史料熔接而成的美学因果事件,省察时尚潮流中的文化现场,用思维范式的转变、用超越诸概念的诘问,奔赴当代场域 。
在有限的视界里探及目光之外的世界,关于那些从未触及的、从未想象的,让世界的轮廓渐渐清晰 。
沙龙嘉宾介绍:
洪晃,媒体人、专栏作家,曾出版《我的非正常生活》、《无目的美好生活》和《廉价哲学》三本散文集,以及小说《张大小姐》 。
高茜,中国当代工笔画家,多年和香奈儿合作,2021年成为《感知香奈儿》参展艺术家,用中国工笔画演绎了香奈尔香水的精神魅力 。
尤洋,UCCA Lab 艺术总监,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拥有超十年的艺术机构从业经验,另有专栏作家、策展人、艺术管理讲师、公共关系和营销专家等多元身份 。他们以丰富的个人经验,用跨界的思维碰撞,共话艺术与时尚的跨界互动,为观众呈现更多新视界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艺术家$俞晓夫新展:信笔“闲聊”,灵动的“上海表情”跃然纸上
- 德寿宫$访杭州南宋德寿宫复原设计师:最难的是细节
- 明信片!星辰大海|新时代,这是江苏大海寄给你的蓝色明信片
- 伤友们&500束花638万多针!他们是织就颁奖花束绒耀之花的“织女”
- |莫湾基场口一直都是非常热受争议的场口,盛产乌黑颜色的翡翠原石
- 大学生|为什么很多企业拒绝招收三本生?并非是学历歧视,背后原因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