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惜弱|金庸详细描写包惜弱,为全书找到发动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包惜弱|金庸详细描写包惜弱,为全书找到发动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本文图片

在《射雕英雄传》第一章、第二章中 , 金庸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写包惜弱被完颜洪烈骗到北方的经历 。 看起来 , 这似乎有点浪费文字 , 实际上它却是必要的 。 通过对包惜弱的描写 , 金庸为全书确定了发动点 , 即全书故事由此发端并不间断地向前滚动 。
01 需要找到全书发动点
长篇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的创作中 , 需要在刚开始的时候为全书定下基调 , 同时为整个故事确定发动点 。 说白了 , 长篇小说就是两摊人马产生激烈矛盾 , 经过一系列紧张的你争我夺 , 最终分出了胜负 。 这个胜负的最终得出 , 本身表明了相关规律 , 就是作者要通过这个故事过程告诉读者的道理 。
要想有足够精彩的激烈矛盾和矛盾争夺 , 必须要有足够的发动点 。 小说发动点 , 就是整个小说都从这个点开始发出 , 然后不可逆转地产生你争我夺 , 最后双方必须分出胜负 , 这个矛盾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 随着矛盾最终被解决 , 小说也就此结束 。
可见 , 这个发动点还是非常重要的 。 在小说逻辑上 , 这个发动点 , 就像推着一个人从高到低去滑滑梯的那个推动力 。 故事一旦被推出去 , 就停不下来 , 必须要滑到底 。 这样的发动点才是合格的 。 这就要求 , 故事发动点必须足够有力 , 而且切实可靠 , 更需要具备足够张力 , 以统领整个故事 。
这个发动点所涉及的因素 , 足以覆盖全文 , 能够激发足够矛盾 。 这个发动点 , 能激发强烈矛盾 , 才可以做故事发动点 。 如果这个发动点很勉强 , 激发出来的矛盾很一般 , 它就不会很成功 。 越激烈 , 越迫切 , 越是成功的发动点 。 在武侠小说创作中 , 这个发动点 , 最好能够是迫切的家仇国恨 。 由此激发出来的矛盾 , 才值得主人公和各种角色投入很长时间去努力奋斗 , 相互争夺并且你死我活 。
此外 , 这个发动点还必须确实可信 , 即它内在包含的因素足以自燃 , 即推动故事自动向前发展 , 使整个故事由此展开 。 这就要求发动点所内涵的矛盾应该顺势出现 , 不能超越常理地强行冲突 。 只有这样 , 发动点所包含的因素 , 才能够与读者产生共情 。 即便是超越普通世俗生活的故事因素 , 如对神话故事或者玄幻故事的描写 , 也需要能够激发读者共情感 , 否则这样的发动点就不是成功的 。
故事发动点 , 还必须有足够张力 , 能够涵摄整个故事 。 这意味着 , 发动点必须内涵着足够燃料 , 能够支撑故事的后续燃烧 。 如果发动点本身的燃料不足 , 是稍微注意或者努力努力 , 就可以解决的矛盾 , 则这样的发动点就支撑不起整个故事的演进 。
如果以这样的矛盾作为发动点 , 作者在写作中就会显得很勉强 , 或者在写到一半的时候 , 必须寻找到另外的故事发动力量 , 才可以继续写下去 。 就算作者可以找到这样的继续力量 , 也使整个故事显得不连贯 , 甚至会有断裂痕迹 , 这当然也就不利于故事的展开 , 不利于形成良性阅读体验 。
由此 , 发动点应该包含着后来的基本因素 , 可以大致奠定故事后续发展方向和基本框架 。 故事基本线索 , 发展基本方向 , 大致会围绕什么展开 , 都要在这个发动点上交待清楚 。 具体到细节 , 它可以将主人公定性定位 , 他的起点定位 , 他的方向定位 , 他的运行空间 , 都将由发动点直接确定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故事发动点似乎在操纵着整个故事的命运 。
发动点是矛盾承载点 , 它可以是人 , 也可以是物或者事件 。 只要能够激发足够矛盾 , 都可以被设置为发动点 。 在发动点整个结构中 , 有发动方、发动点和受动方三个要素 。 如《射雕英雄传》中 , 完颜洪烈是发动方 , 包惜弱是发动点 , 而受动方则是郭杨两家、后来的两个主人公郭靖和杨康 , 以及其他与此相关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