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惜弱|金庸详细描写包惜弱,为全书找到发动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三 )


如《连城诀》中 , 就是从主人公狄云本人的经历开始写起 。 这部小说的悬疑性很强烈 , 第一章写的是《乡下人进城》 , 就开始描写主人公狄云的亲身实感 。 这部小说的启动点 , 是对“连城剑法”的争夺 。
第一章中 , 主人公狄云、戚芳和强力争夺连城剑法的万震山、言达平和戚长发相继出场 。 其中 , 万震山师兄弟三人是发动方 , 发动点是连城剑法 , 而狄云和戚芳则是受动方 。 经过一系列矛盾以后 , 整个故事就被发动起来 。
可见 , 金庸还是非常擅长导入发动点的 。 而且 , 他对故事发动点的设置 , 不是固定模式反复使用 , 反而可以根据所要表达的故事内容 , 适应性地设置不同发动点 。
由此 , 非常有必要思考设置发动点的方法论 。 第一 , 要找到最大矛盾 。 根据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所及 , 确定所要展现出来的最大矛盾 。 所谓最大矛盾 , 就是对立双方的激烈冲突 , 将以什么矛盾方式表达出来 。 这个最大矛盾 , 需要根据主题来设置 , 即最能够表达主题 , 以揭示主题内涵和外延 。 确定所要表达的矛盾以后 , 就需要设计出它出现的具体形式 。
第二 , 找到最大矛盾的承载形式 。 矛盾归矛盾 , 这个时候的矛盾还是抽象矛盾 , 不是具体矛盾 。 作者需要找到它的具体实现形式 , 而小说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思维能力 。
如果小说以描写民族矛盾为主 , 则应该把它确定为最大矛盾 。 小说就要围绕这个矛盾来写 , 让它贯穿整个小说情节 。 但这个时候 , 它还是抽象的矛盾 , 需要设计出实现民族矛盾的具体形式 。
不同时代 , 会有不同的时代背景 , 不同的矛盾承载形式 。 《射雕英雄传》中 , 民族矛盾是最大矛盾 , 那么当时那个阶段 , 以宋国与金国的矛盾为主 , 是描写国家上层对金国上层的矛盾为主 , 还是通过市井人物受到金国侵害的矛盾为主 , 还是以普通小民家破人亡作为承载形式来表达这种矛盾呢?作者在创作小说的时候 , 要提前对此作出预判和设定 。
第三 , 把最大矛盾具体化为人物关系和情节关系 。 这一步骤是最为关键的 , 因为再激烈的冲突设定 , 再大的矛盾 , 也需要具体的人物来完成 , 表现为激烈的冲突情节 。 所以 , 如何具体化为人物和情节 , 将直接关系到矛盾的具体形式是否能够完成 。
如已经确定通过个体之间的情感纠葛来表达民族矛盾 , 那么就必须思考 , 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具体情感纠葛 , 分为哪几条情感线 , 它们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它们中间 , 谁为主 , 谁为辅 , 怎么设计才足以持续推动整个小说向前展开 。
第四 , 找到具体由哪个人物来落实最大化矛盾 。 诸多人物中 , 一定有一个关键人物 , 处于发动点的中心位置 。 这个时候 , 需要确定这个中心人物 。 为了让他能够完成发动点的任务 , 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性格 , 长什么样子 , 什么样的家庭背景 , 以及应该通过什么样的经历 , 与其他人物之间产生什么样的关系 , 才能完成对故事的足够发动 , 这都需要作者很好地去设计 。
关键在于 , 人物怎么行动 , 才能激发出后来的一系列事情 , 激发出对立冲突 , 激发处主人公的行动方向和行动力量 , 比如让主人公发愤图强 , 要报血海深仇 , 或者要追求心仪的女孩 , 或者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而做出个体牺牲等等 。 而这些 , 都需要作者好好去思考 , 去针对性地设计 。
以《射雕英雄传》的发动点为例 , 故事所要表达的 , 是民族矛盾独立前提下的正邪对立 , 以及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 要想表达宋金矛盾 , 就需要让宋人与金人之间产生深度关联 。 怎么深度关联呢?仅仅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斗争 , 还不足以激发这个深度矛盾 , 因为这里需要的是个体之间的爱恨情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