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山东的好茶与好水

□赵瑞峰
中国古代,江南地区多产茶,因又对煎茶用水甚为讲究,所谓“欲治好茶,先藏好水”(袁枚语)。
唐陆羽《茶经》论好水品级:“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这里所说的“山水”即山泉水、泉水。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虽将江水和井水的品级颠倒了一下次序,但也认为烹茶用山水为最佳。唐人张又新在其《煎茶水记》中记故刑部侍郎刘伯刍根据自己的品水经验,推出了一份水榜,入榜的共有七种水。其中扬子江南零水(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苏丘虎丘泉、丹阳观音泉、扬州大明泉等都处于传统江南产茶区。陆羽《煮茶记》中有其所拟水品排行榜,共列出20种水,然而两者完全不涉及北方泉水,岂北方无佳泉名水?当然不是!究其原因,只能说是那时北方不产茶,北人亦少有饮茶者,故北地有无佳泉,也就不在刘伯刍和陆羽的关注视线内。
陆羽&山东的好茶与好水
文章插图
唐代陆羽《茶经》
据唐代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记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根据这个记载,可见自唐代开元之后,北人饮茶源于山东,山东饮茶源出泰山灵岩寺。北方唐时不产茶,所用茶皆自江淮而来。那时“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如用山泉水煎茶固妙,然北地泉水相对较少,又分布不均,完全用泉水根本办不到,就只能就地取材,用泉水,也用江河、井水煎茶。
灵岩寺四面环山,寺周泉脉甚众,著名的如”卓锡泉”“甘露泉”等历史久长,水清馥隽永,不次于江南那些有名佳泉,用来煎茶再好不过。降魔禅师所用煎茶之水想必就是泉水,因为此处泉水所煎之茶甘腴清香,又祛睡醒智,故闻名来饮,转相仿效者多,而渐及于周边地区甚至京邑,也就不奇怪了。
陆羽&山东的好茶与好水
文章插图
【 陆羽&山东的好茶与好水】灵岩寺卓锡泉
唐代陆羽和刘伯刍推出的那两份水榜,经历唐、宋、元并无更新,以致北方佳泉迟迟无缘榜上,不为天下知。直到明代后期文学家谢肇淛重新推出一份重量级的、网络南北佳泉的泉水排行榜,其中山东济南趵突泉、临淄孝妇泉、青州范公泉三种泉,以其甘冽异常,不仅榜上有名,而且位列三甲,大大地为北方佳泉讨回了公道。但谢公深知无论多么长的水榜,也难以一网打尽大江南北佳泉好水,所以于水榜末又谓“其他难以枚举,但在穷乡遐僻,无人赏鉴耳”,真是达者之言、智者之论。
谢肇淛所制泉水排行榜,虽将山东泉水名列三甲,但为数未免太少,所以到清初,大文学家王士祯出于对家乡的感情,极力向世人推介他所熟知的山东泉水。据其笔记《古夫于亭杂录》之“山东泉水”条载:“……不知大江以北,如吾郡发地皆泉,其著名者七十有二,以之烹茶,皆不在惠泉之下。宋李文叔格非,郡人也,尝作《济南水记》,与《洛阳名园记》并传,惜《水记》不存,无以正两子之陋耳。谢在杭品平生所见之水,首济南趵突泉,次以益都孝妇泉(在颜神镇)、青州范公泉,而尚未见章丘之百脉泉。右皆吾郡之水,二子何尝梦见。予尝题王秋史(苹)二十四泉草堂云:‘翻怜陆鸿渐,跬步限江南。’正此意也。”
王士祯这里所说济南泉水“其著名者七十有二”,也即现在通常所说的济南七十二名泉。自元于钦所撰地方志《齐乘》载金代人所镌《名泉碑》记录济南七十二名泉以来,诸家所记泉名并不尽相同,特别是到了现当代,泉名屡经增删改换,然都合七十二之数,并且趵突泉皆置首位、百脉泉都在其中。格非所作《济南水记》,推想必包含七十二泉在内,如非佚失,颇可作为考察和研究济南泉水古今变迁历史的绝好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