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中国电影盼望扩大“朋友圈”( 二 )


“多年前 , 我曾在呼和浩特拍摄电影《套马杆》 。 那时候中国已经踏上腾飞之路 , 我感受到了经济繁荣、稳定与人民的团结 。 ”俄罗斯著名电影导演米哈尔科夫说 , 如今有了新的平台 ,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
先行先试 , 福建影人持续探索
“福建要在境内外电影合作上先行先试 。 内地第一部和香港合拍的电影《木棉袈裟》 , 就是福建电影人完成的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颜梅说 , 如今 ,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已成为福州新的文化名片 , 更搭建了中外电影合作的平台 。
这几天 , 一部由福建出品、中日合拍的电影《又见奈良》在福州展映推介 。 电影讲述的是年过七旬的中国陈奶奶 , 远赴日本奈良寻找其失联多年的日本遗孤养女的故事 。
“这部电影 , 让爱超越了血缘、语言和国界 , 展现了中国人的淳朴、善良、大爱 。 ”导演鹏飞介绍说 , 拍摄时中日双方团队克服了时间紧张、语言不通等问题 , 建立了深厚的默契和感情 , 福建省也给了很好的政策支持 。 该片相继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提名和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 。
因缘际会 , 在福州 , 青年影人的电影探索正在进行 。 在“一带一路”青年电影盛典的评选以及青训营活动中 , 怀揣电影梦想的青年有的带来了自己的作品 , 有的在福州集训拍摄视频短片 , 呈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 。
据了解 , 电影节期间 , 主办方在丝路产业联盟、创投会等品牌市场活动的基础上 , 特设文旅商社交直播项目 , 扩大合作平台 , 探索电影产业与文旅商产业“引进来、走出去”的融合发展 , 让丝路国际电影节助力中国电影扩大“朋友圈”、更多“走出去” 。
作者:吴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