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70岁中进士唐朝诗人,他的1句诗脍炙人口,他的大名十人九不知!
与今天的高考相比,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也不小。因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很单调,既没有数学也没有英语,单纯侧重考察士子们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主要形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命题作文。这就使得科举考试难度大大增加。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除去错别字、用词不当、文理不通等硬伤外,很难有具体衡量标准,完全凭主考官们的一念之差和个人好恶而定,这就给士子们科举考试的成绩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文章插图
同一个人的同一篇文章,让不同的考官来看,你认为通俗易懂,我可能认为文辞浅陋,你认为义理深奥,我却觉得不知所云,你觉得通篇是治国安民的大道理,我却认为是闭门造车的书生之见。因此士子们能够一路通关,获得所有考官的一致首肯,最后金榜题名,实在是难上加难。个别时乖命蹇者,甚至到了“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的地步,从风华正茂的毛头小伙,整整考试一辈子,直到变成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唐朝就有一个这样的诗人。他就是晚唐诗人曹松。曹松是淮南道舒州人,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安徽桐城、潜山一带。曹松生于平民家庭,一生都在梦想通过科举应试出人头地,然而可悲的是,他属于最不幸的那批人之一。曹松生于唐文宗大和四年,一生经历唐文宗、唐武宗、唐懿宗、唐宣宗、唐僖宗、唐昭宗六个皇帝,整整参加了半个多世纪的科举考试,却一直名落孙山。他的少年同学,很多人考中进士,做了一辈子官,都光荣退休了,曹松还没考上。曹松由于一生埋头读书,靠家人种地为生,生活清贫艰苦,温饱都成问题,然而他硬是这么苦熬了一辈子。
文章插图
直到唐昭宗天复元年,曹松才时来运转高中进士,然而这次中进士也是来之不易。曹松当年本来已经再度落选,《唐摭言》记载,当年唐朝皇帝唐昭宗,刚刚经历了宦官韩全诲的谋反风波,死里逃生,心情大好,特地开恩,从落榜士子中选择了一批“孤贫屈人,特敕授官”,曹松和几个白发苍苍的高龄士子都被挑选出来,作为朝廷惜老怜贫的榜样,被录入当年进士名额,号称“五老榜”。而此时的曹松已经整整七十岁了。朝廷授予曹松一个“校书郎”的小官,《唐会要》记载,“校书郎”属于秘书省的属吏,属于九品官,一个名副其实的九品芝麻官,低的不能再低。校书郎的职责范围,是在朝廷编纂史书典籍时,负责校对修正,是个不入流的微末职位。寒窗苦读五六十年,大好青春付诸流水,换来这么个地位卑微、薪水微薄的小官,令人一声长叹。搞得后人不知该如何评价曹松,是为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点个赞?还是该批判他的迂腐与固执?
文章插图
然而就连这么点收获,苦命的曹松也无福消受。曹松中进士时期,唐朝已经到了奄奄一息、油尽灯枯的残灯末庙,内有宦官擅权,外有藩镇割据,农民起义遍地开花,各路军阀混战不休,唐昭宗完全沦为有名无实的傀儡,今天被宦官囚禁,明天被军阀挟持,整个朝廷机构也名存实亡,陷于瓦解瘫痪状态。就当时的混乱局势而言,曹松连薪水都未必领得到。仅仅几年之后,唐朝彻底灭亡。曹松在唐末战乱中下落不明。纵观他的一生,大好时光在艰难困苦中挣扎,几乎耗尽一生精力,熬到七十岁才中了进士,却只混了个九品官,芝麻绿豆般的前程。这还不算,劈头又赶上唐朝灭亡,在战乱中了此残生。曹松一生酷爱写诗,《全唐诗》中收录他的诗作一共一百四十六首。但曹松的诗绝大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寂寞无闻,一百四十六首诗,几乎都知者甚少。但其中有一句诗流传天下,脍炙人口。这就是著名的《己亥岁》中的一句:“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