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魏晋南北朝热门话题是言意之辩,言不尽意论是对言的有限性的认知( 二 )


文章插图

在王弼眼中,世界的本原并不存在于言、象之中,而是在言、象之外,存在于它们所象征、暗示的方向之外。只有忘掉语言文字,抛弃言、象,才能真正领会意,领悟世界的本真。如果拘泥于言、象,认为意存在于此,反而不能得意。这便是得意忘言。
在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层面上,王弼表现出了对言的蔑视态度,呈现出言不尽意的本质特征。除王弼外,郭象在言意关系上主张寄言出意。不过,玄学对于言意关系的探讨,在王弼这里达到了顶峰。其余玄学人士论断,皆不能超越王弼。言不尽意,这是玄学对言意关系的判断。
价值论@魏晋南北朝热门话题是言意之辩,言不尽意论是对言的有限性的认知
文章插图

欧阳建认为,物与名、言二者前者是后者的实质,后者是对前者的指称,却忽视了言意不相对应的一面对于玄学所持的言不尽意观点,稍后的欧阳建撰写了《言尽意论》一文进行了反驳。欧阳建认为,先有物、理之存在,之后才有名、言。二者的关系犹如形影,前者是后者的实质,后者是对前者的指称。随着物、理的变化,名言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之间是相对应的,是对象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欧阳建认识到了言意相一致的一面,并把这种对应关系确认为必然的、普遍性的。不过,他却忽视了言意既为两物,便不能完全对应,总存在不相对应的一面。欧阳建的言尽意论无法说明言意之间的复杂关系,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
价值论@魏晋南北朝热门话题是言意之辩,言不尽意论是对言的有限性的认知
文章插图

对于宇宙的本体问题来说,语言文字是人工的,只是体认道的途径与工具,它本身并不存有道,并不与道相对应。道虽体现于语言文字中,但它不与后者相对应。语言文字对道的表现是间接的,是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现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欧阳建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言尽意论对文学创作意义重大,它充分肯定了言表现意的有效性,也就肯定了文学这门语言艺术,在表现情感的能力与合法性。
价值论@魏晋南北朝热门话题是言意之辩,言不尽意论是对言的有限性的认知
文章插图

总结相较于言尽意论,言不尽意论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更为深远。言不尽意论是对言的有限性的认知。肯定言的有限性并非否定言,并非否定言的有效性,而是对言意间的区别与言本身认识的深化,是一种进步。
言不尽意论进一步明确了言的有效性的效果场域,明晰了言的边界与局限性。这为文学艺术中对言的使用指明了方向,亦设定了界限。既然并非言能把所有的意直接有效地表达明晰准确,那么暗示与隐喻便成为言的使用方法。
价值论@魏晋南北朝热门话题是言意之辩,言不尽意论是对言的有限性的认知
文章插图

换言之,直接的表达并不能尽意,那么间接的暗示与隐喻便成为不可缺少的方式。相对于直接的表达,间接的暗示与隐喻是对言的有限性的认同,其可有效地指明言外之意的存在方向及其存在场域。
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暗示与隐喻比直接的表达更能彰显言本身的特质,更加凸显言的诗性或艺术性,也就更能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故而,言不尽意是对言的有效性与有限性的双重肯定。
【 价值论@魏晋南北朝热门话题是言意之辩,言不尽意论是对言的有限性的认知】参考内容来源:《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