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山的一位学生在回忆一九六七年给老师当助教的时候 , 有次吃完饭一起散步 , 丸山对他说自己已经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才好了——这位弟子说听了大吃一惊 。 这真是一个珍贵的记录 , 以当年丸山在日本学界思想界的地位 , 竟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 可以遥想丸山当时的心境 , 也就是战后日本的启蒙遇到了瓶颈 。
上至政府下至普通国民 , 举国上下都追求经济发展 , 对启蒙这些都已经没有太大兴趣 。 丸山那样的大知识分子当然会觉得似乎没有用武之地 。 可是早先的那些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 , 不时还会重新浮出水面 。 比如 , 丸山在战后发表的那篇名文《军国支配者的精神形态》中批评的无责任体系问题 , 在发生重大事件时都会被人提起 , 说丸山指出的问题并没有消失 。 如今“无责任体系”已经成了分析日本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概念 , 而发明这个概念的丸山虽然有点绝望 , 但并没有停止探索 , 他想找出日本思想传统里的问题 , 这应该就是他探索古层的真实意图所在 。
归根结蒂 , 丸山是要寻找问题之所在 。 一九八二年在给《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英译本所写的著者序言里 , 丸山说自己对日本社会的分析更倾向于病理学的手法 , 他说自己是十八世纪启蒙精神的追随者 , 依然固守人类进步这个“陈腐”的理念 。 他认为“历史是向着自由意识的进步”这句话才是黑格尔哲学的真精髓 。 我想 , 这样的夫子自道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丸山的思路 。 即便“上帝死了” , 以色列没有王了 , 并非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生活在一个相对主义的世界里 。
《历史意识的“古层”》这篇论文发表后 , 至今已有很多学者提出过批评的意见 。 有的说丸山的论文充满宿命论的调子 , 也有的说日本根本不存在那样的古层 。 有人问过丸山是否受到过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的影响 , 丸山说写作时并没有读过 。 不过他的好友日本古史名家石田母正则说 , 很多研究日本史的人都有那样的感觉 , 认为存在着古层 , 当然这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赞同了丸山的分析 。 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丸山使用的文献和他的理解提出了异议 。
文章图片
《日本的思想》 , [日]丸山真男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9年5月 。
笔者觉得丸山本来也不是提出一个定论 , 而是他对整个日本思想史提出了一个解释 , 想弄清为何包括自由民主在内的外来思想进入日本以后会出现某种变化 , 是否存在一种执拗低音把外来思想日本化 。 我想 , 这是因为丸山在战后的启蒙实践中遇到了某种挫折 , 才有了那样的问题意识 。 丸山说写论文时受到自己的经验、自己生活的时代和自己从时代获得的直观感受很大影响 。 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来说 , 他是最敏锐的学者之一 , 他能够准确地捕捉时代的问题 , 并提出具有深刻洞见的解释 。
至于文献的选择与对文献的解释 , 当然有商榷的余地 , 并非定论 。 就像李泽厚曾经提出过“积淀说” , 作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假说 , 自有其意义 , 因为我们的确感觉到某种不变的东西的存在 。 当然 , 丸山绝不是什么宿命论者 , 他想通过对日本历史意识的深刻剖析 , 找出一条克服障碍的路 , 避免未来某个时刻再次成为某种传统的牺牲品 , 这就是他的良苦用心了 。
04
绝非简单用一句“追求‘现代性’的思想家”就可以概括丸山真男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 , 丸山绝非简单地用一句追求“现代性”的思想家就可以概括 。 如果说早期有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 , 但在战后的一系列实践与思考中 , 他的立场逐步发生微妙变化 , 在思考传统与现代化时跳出了原先的直线式进步史观 , 更加重视文化交流等横向的影响 , 并且积极挖掘日本传统里的积极因素 。 可以说 , 他身体力行了一种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 丸山的研究 , 既有对西学的大量吸收——这点当年跟丸山见过面的李泽厚也很佩服——也有对日本传统的精深研究 , 两者达到了相辅相成的圆融境界 。
- 红丝砚|【临朐微刊】丸山小民:?袁枚与红丝砚
- 画派$为什么说17世纪荷兰绘画是欧洲绘画从宗教神话转向世俗的里程碑
- 老王#从《铁道游击队》到《铁道英雄》:英雄书写的新时代转向
- 真相|60岁大叔穿女装20年,真相暴露后,无数网友泪目:他才是真男人!
- 荷兰#为什么说17世纪荷兰绘画是欧洲绘画从宗教神话转向世俗的里程碑
- 彭锋|评论|彭锋:当代艺术的中国转向
- 17世纪$为什么说17世纪荷兰绘画是欧洲绘画从宗教神话转向世俗的里程碑
- 青蛙|「神迎:丸山纯奈个展」空降上海宝龙美术馆,邀你感受生命的温暖!
- 记忆|澎湃好物 | 横扫几代国人记忆,说他是真男神没人敢不服
- 丸山真男|川崎修读《忠诚与反叛》|丸山真男的“本业”与“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