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明定陵发掘往事,郭沫若当年秘书说出挖陵起因,与所传完全不一样( 二 )
文章插图
吴晗
这份“意见”当时抄送给吴晗办公室。
为什么不直接报送力主试掘定陵的吴晗?主要吴晗当时不是党员,系民主人士,按组织原则要先报给王昆仑。
但是,最后还是决定试掘定陵,这又是为什么?与周恩来的指示有关!
这里有个时间差,北京文化局的“意见”是1956年4月14日上报北京市政府的,而周恩来已在1956年4月11日批准试掘定陵。
周恩来为什么这么快就批了?这里又与郭沫若有关。
文章插图
郭沫若收到吴晗4月2日的信后很激动,心急的郭沫若很快将吴晗的来信转交给了当时任国务院秘书长,就试掘对象定为定陵一事,请示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签字同意了。
事已到此,没有人再提出异议,定陵被挖了,这就是所谓“阴阴差错”——改错献陵的意见与周恩来的批示仅相隔差天,如果周恩来晚批3天,大家现在看到就是献陵地宫了!
为了发掘长陵,定陵被试掘来。那么,又怎么想起发掘长陵的?
一直到40年后,这个谜团才揭开,与外界所传完全不一样!
文章插图
在此之前,大家仅知道是吴晗和郭沫若两人提出来的,对事件的最初起因并不了解。直到1999年,郭沫若的秘书王廷芳,在当年第二期《文物天下》上撰文《郭沫若与定陵发掘》,外界才知道真相。
王廷芳为什么要写这篇回忆性文章,这里面又有原因了。
当年《北京晚报》连载杨仕、岳南的报告文学《风雪定陵》。因为《风雪定陵》有很多不实之处,甚至编造《关于发掘长陵的请示报告》,把当已改称国务院仍说成是“政务院”,引起了当年定陵发掘亲历者和知情者的反感。
文章插图
定陵地宫入口
王廷芳文章最后质问作者:“请教杨仕、岳南先生,你们的那份报告是从哪里来的?总不会是你们杜撰的吧?对于这样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你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加以说明。”
其实,王廷芳较真了,《风雪定陵》是“报告文学”,是文学作品,小说一样的,出现文学虚构和想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借纪实之名行文学之实,确实容易迷惑读者,至今很多网友信以为真。
正是因为带着这种情绪情绪,王廷芳把发掘定陵的最初起因交代了——这是一次秋游野餐引起的,最早口头同意的是最高领导是邓小平和李富春。
文章插图
长陵
当时野餐聚会地点选在长陵边上,吃饭时,吴晗突然来了灵感,提议挖长陵。
这里原文抄录王廷芳《郭沫若与定陵发掘》部分内容——
1955年10月9日,星期天,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余心清局长,邀约了邓小平、李富春、郭沫若等同家人一起,到十三陵郊游。同时还邀约了其他一些人,我只记得有吴晗先生和新凤霞女士,大概连同工作人员有三四十人。
10月上旬的十三陵,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点缀在群山绿树中的一座座红墙黄瓦的明皇陵,景色宜人。国务院膳食科的科长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开来一辆大卡车,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野餐。
参加郊游的人先后到达长陵后,或一家人,或三五结伴,主要在长陵漫游参观;有些人还参观了附近的陵墓。中午所有的人都集中到长陵东侧的地上野餐。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