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行路&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一戏一染,认识根与美

在杭州市余杭区的东南角,有一座黛瓦白墙的江南庭院。这里不是博物馆、美术馆或名人故居,而是杭行路小学运河校区。竹枝纵深、水墨点染,浸润着江南的诗意和中式的禅意,俨然一座现代书院。以南北向的中庭为中轴线,两侧林立的教学楼呈现出中式建筑的对称之美。在半房半院的格局中,孩子们拥抱着自然景观,穿行在良渚、运河文化等古老而美丽的传统文化长廊中。
杭行路&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一戏一染,认识根与美
文章插图
杭州市良渚杭行路小学校长 盛雪飞
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下,杭行路小学从校名中提炼出了“行(hang)·行(xing)文化”核心价值观体系。“行(hang),代表行家,行行出状元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行(xing),是我们的路径和策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为了我们的校训。在传承家国文化、胸怀国际视野、立足个性发展的办学目标下,我们以传统文化为主,为孩子们创造多元的文化环境,希望在这样的熏陶下‘人人都是小行家’。”杭州市良渚杭行路小学校长盛雪飞说道。

蓝染、皮影戏扎根传统文化
【 杭行路&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一戏一染,认识根与美】“小行家”课程助力“双减”百花齐放
14:30,孩子们的拓展课程正在进行中。“双减”过后,杭行路小学将原有的拓展、实践课程融合构建成更丰富的“小行家”课程体系,涉及传统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近百门课程。从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出发,多元开发他们的潜能和特长,让“双减”真正给孩子们带去快乐与提高。其中,美术课程“蓝染研社”与音乐课程皮影戏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心中“向往的乐园”。
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余杭区首届中小学生科创体艺节上,杭行路小学的“蓝染研社”《布艺文创》大秀风采。走进“蓝染研社”美术工坊,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作品,孩子们专注于眼前的创作,俨然一个个小工匠。“我现在在做一朵花,已经到最后一步了。”深深浅浅的蓝色,独一无二的图案,都折射出孩子们心中基于传统文化的根而生长出来的创造力的花朵。他们沉浸其中,似乎打开了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话的窗口,尽情享受着蓝染带来的智慧与劳动的成就感。
杭行路&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一戏一染,认识根与美
文章插图

负责本次蓝染课程的倪老师拿来一块新出炉的桌旗向我们介绍道:“这是刚刚制作好的,上面的图案来自于良渚文化中的神徽像。”除了良渚元素,老师们还将运河文化、西湖文化、西溪文化等更多的地方文化元素融入蓝染课程中,打造出“非遗传承 浸润童心”美术特色课程。
杭行路&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一戏一染,认识根与美
文章插图

杭行路&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一戏一染,认识根与美
文章插图

相比于蓝染工坊的安静,皮影之家里则是一番热闹景象。随着以打击乐器和弦乐为主的民俗配乐和故事旁白响起,灯光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出现了兔子、大树、狐狸等剪影,一出皮影好戏《三个邻居》上演了。幕布后,五六个孩子忙而有序地操纵着影人。兔子的跳跃、邻居的对话、场景的切换、灯光的配合,他们灵活的双手赋予了这场戏生机与活力。“每位同学都是多任务的,他可能同时扮演兔子和大树,也可能负责狐狸的同时切换灯光。一块幕布的大小有限,最多只能站下7人左右,所以需要孩子们一人分饰多角,这也很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皮影戏社团的文老师向我们介绍道。目前,杭行路小学的皮影戏课程已开展将近4年。他们已经编排了不少固定的戏目,曾获余杭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并在杭州市艺术节上进行舞台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