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用|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据多家媒体消息 , 2021年12月23日 , 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因帕金森并发症 , 在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 , 享年87岁 。 1968年 , 狄迪恩出版非虚构文集《向伯利恒跋涉》 , 被《纽约时报》誉为“一部丰富的作品 , 呈现出美国当下最出色的散文书写” 。
据多家媒体消息 , 2021年12月23日 , 美国作家琼·狄迪恩(Joan Didion)因帕金森并发症 , 在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 , 享年87岁 。
琼·狄迪恩1934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 , 以出色的小说、剧本、杂文和文学性新闻写作奠定了其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 1968年 , 34岁的狄迪恩出版非虚构文集《向伯利恒跋涉》 , 被《纽约时报》誉为“一部丰富的作品 , 呈现出美国当下最出色的散文书写” 。
她最为人所知的小说作品《奇想之年》获得200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 2007年 , 她又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为对美国国家文学具有卓越贡献的作家颁发的年度奖章 。 2013年 , 美国政府授予琼·狄迪恩美国艺术与人文国家奖章 。
今天我们旧文重发以纪念这位作家 , 向她表达我们最深的敬意 。
曾用|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文章图片

琼·狄迪恩流传最广的黑白照片 。
【曾用|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在琼·狄迪恩流传最广的那张黑白照片中 , 她身着素色及踝长裙 , 举香烟的手挡在身前 , 倚在爱车科尔维特黄貂鱼上 , 直视镜头 。 她令人过目难忘的照片很多 , 但这张最能代表狄迪恩——脆弱、冷静、疏离 , 也最能代表加州——车、孤独、自由 。
提起狄迪恩 , 就不能不提她的风格 。 1968年 , 34岁的狄迪恩出版非虚构文集《向伯利恒跋涉》 , 被《纽约时报》誉为“一部丰富的作品 , 呈现出美国当下最出色的散文书写” 。 截至上世纪90年代末 , 她以犀利的笔触记录了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的脉搏 , 收录在《白色相册》《萨尔瓦多》等报道文集中 , 同时出版了数部长篇小说 。
同代作家来了又走 , 狄迪恩始终停留在读者的视野里 。 进入21世纪 , 接连失去丈夫和女儿后 , 她写下回忆录《奇想之年》和《蓝夜》 , 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 互联网时代 , 她的金句在网上流传 , 比如“我们讲故事是为了活下去” , “作家永远在出卖他人” 。 她的黑白半身像被印在文创布包上 , 飘荡在地铁站、书展、咖啡店 , 冷峻地注视着你 , 带着若即若离的微笑 。
01
“加州之女”的强烈风格
狄迪恩风格已成为一种衍生物 。 人们感受到它带来的吸引力 , 哪怕说不上具体原因 。 起初 , 它通过文字击中你 , 它们短小精悍 , 意象鲜明 , 辨识度极强 。 后来 , 它开始脱离文字 , 转而依附于作家其人:她驱车行走在美国东西两岸间的人生 , 她与旅馆、汽车、墨镜、香烟构筑的神秘氛围 , 她与同为作家的丈夫约翰·格雷戈里·邓恩的默契合作 。 2015年 , 时尚品牌Celine邀请80岁的狄迪恩合作——这似乎是外界对狄迪恩风格最直白的认可 。
曾用|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文章图片

2015年 , 时尚品牌Celine邀请80岁的狄迪恩合作 。
风格一旦与作品等身 , 会带来反噬风险 。 英国小说家马丁·艾米斯曾刻薄地说 , 狄迪恩对新新闻主义的贡献 , 是一种“不稳定、偶尔出色、具备鲜明女性特点(的写作)” , 它“时而谦逊 , 时而傲慢 , 亲密而直白 , 自我贬低、无精打采的同时 , 隐隐透出自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