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莙|上游文化丨我与文学丨杨莙:文学路上,与我相依同行的那个人( 二 )


很幸运 , 在手书几乎绝迹的年代 , 我的小文 , 居然得到读者“横撇竖捺”一笔一划写成后 , 装进信封 , 去邮局 , ——如同完成某种仪式一般的回应 。
妈妈也是我的读者 , 且是最认真地演示“读”之字意的读者 。 妈妈本是一刻不得闲的人 , 一家五口 , 四个坐着读书阅报 , 剩下的那个 , 仿佛认定了板凳上不是埋了刺就是藏有钉子 , 总是风一般奔走在做不完的家务活里 。 小时候的这幅画面一直延续到今天 , 只是更新了 , 书报有时被手机代替 。 可妈妈必会在拿到刊有我作品的书报时 , 奢侈地坐下来 。
是真的在读 , 出了声的 , 只上了小学的妈妈 , 像极了一个可爱的小学生 。 通常坐在阳台上的旧电脑椅上 , 展开书报 , 专注而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诵读 , 那声音 , 甚至不像出自嘴巴和喉咙 , 而是从心田发出来 , 生长起来 。 好些字的发音是妈妈想当然认为的 , 要不认半边 , 要不念成长得相似的字 , 她表情严肃地读出来 , 我就哈哈笑出来 。 我是一个笑点很不低的人 , 现在我相信 , 有的字她确实不识 , 但偶尔是故意将字读错的 , 以换我开心颜 。
三月 , 妈妈作别我的前一个月 , 下班回家 , 见妈妈端坐阳台 , 手捧爸爸带回的《重庆晚报》 , 朗读我的《芬芳四溢的早晨》 , 有不少字对她来说很生僻 , 所以读得磕磕巴巴 , 错字连了篇 , 可我没有笑 。 那个瘦小的老太太 , 正襟危坐在大块头的电脑椅上 , 小不点儿似的 , 双脚悬于半空 。 夕阳穿过繁密的花草 , 栖落在那一头白发上 , 闪砾着碎金似的光 。 一个芬芳四溢的黄昏 , 一帧柔和的剪影 , 眼睛迅速迷濛 。
引路人、读者、合作者······文学路上 , 妈妈不离左右地陪我走过 , 我从来没有去想过 , 从来也没有 , 有一天 , 妈妈也会终止与我的合作 , 而那一天 , 就那么猝不及防地来临 。
我的妈妈 , 文学路上和我相依同行的那个人 , 于暮春时节匆匆离去 , 化为落英 。 但她和我一路前行的足迹 , 还有 , 她捧着书报专注而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诵读的那帧剪影 , 一直都在那儿 。 一直都在 , 永远都在 。
【杨莙|上游文化丨我与文学丨杨莙:文学路上,与我相依同行的那个人】(作者单位:潼南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