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的天命观思想,大胆地突破孔孟天命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开篇思考:天人关系是儒学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孔孟提出的思想是敬畏天地,而寻子则大胆突破,提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其中的变化是怎样一步步地发展起来的呢?殷周时期以德配天,虽有类意识产生但未形成个体主体意识儒学也被称为天人之学,天人关系可以说是儒学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承袭夏商西周的天命思想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发生很大变化,自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儒家有了独具特色的天命观。儒家天命观虽自成一体,但孔孟荀个人的天命观却又各不相同,这也是他们个体主体意识不同的结果。
文章插图
殷周时期,天完全凌驾于人之上,神圣不可侵犯,有着无上权威。殷人最崇拜的神是帝,也称上帝,是天地间的最高主宰,所以殷人好占卜、祭祀。殷人虽也有祖先崇拜,但还没有道德意识。周代,天的观念正式出现。由于周人承袭了殷人的文化,并且天与帝所代表的意义并无二致,所以周时出现了天、帝混合的现象。天是周人的至上神,人们对其保持着很高的敬畏之意。祭祀也是周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祖先崇拜更是周代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人与殷人天命思想最大的不同,就是周人有了道德意识。这主要源于周人为保政权,提出了王者受命于天的观念,进而产生了天命靡常,敬德保民的观念。周人提倡以德配天,又因重视祖先,故而十分重孝。殷周时期的人们拥有的是类意识,还没有明显的个体主体意识,所以还没有人提出与众不同的天命观念。
文章插图
到了孔子时期,由于时代发展,王权衰落,社会动荡,传统天神的权威逐渐坠落,以往高高在上的天的地位已非不可动摇。孔子思想中就蕴含了一些独特的天命思想,这说明,孔子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在孔子这里,“原始的天神转变为道德意义的天命或天道,从此天人的对立逐渐消失,由人创造的道德宇宙逐渐形成。孔子的理想是希望把传统宗教信仰的事务,转化为道德宇宙中的事务;在道德宇宙里,也有宗教情绪和超越经验,但是出于道德的要求,天命、天道不过是道德的超越表现”。
文章插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视道德要求,关注更多的是人本身的责任,显示出一种人文关怀。所以,孔子提出人的利益高于鬼神的利益,以人为本,这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体现,也是孔子个体主体意识的张扬。虽然孔子主张尽人事,但也没否认天作为万物主宰的属性,这从他对天的情感态度中可窥知一二,他承认天具有神秘感,对天命抱有敬畏之情。其实,关于孔子提出的一系列天命观主张,大多都是创造性成果,都可看作是其主体意识的发挥,特别是他强调尽人事的思想,更是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从孔子对天命保持敬畏的情感态度看,他的主体意识又显得有些举足不前。
文章插图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对天命保留着很大程度的敬畏之情,但也逐渐将孔子具有外在权威的天命内在化,倾向于对道德与心性的修养,这体现了孟子思想的创造性,也是孟子个体主体意识的凸显。孟子将从内心寻求道德看得更加重要,而不是盲目依赖外在的天。其实,内在理性本就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首先表现为它的先天性,即先于经验而存在。孟子所提仁义礼智四端,使这种理性有了具体内容,是其内在理性的理论化成果。当时的社会礼崩乐坏,要重整秩序急需恢复内在的仁性。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