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的天命观思想,大胆地突破孔孟天命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 )


孟子$荀子的天命观思想,大胆地突破孔孟天命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文章插图
因此,孟子的内在理性虽独立于经验之外,却不抽象而十分具体,符合社会现实,可作为行动的理论依据。所以,内在理性经由孟子发展成了儒学的重要基础,是在内在理性的基础上,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尽心而后知性进而知天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一种天人合德的精神状态。至于孟子对天命的态度,孟子认为要存心养性来顺应天命,不违背天命,专注修养己身,等待天命。我们不难看出,孟子对待天命的态度是有些消极的,这与孔子不怨天不尤人的态度倒是颇为相似。其实,孟子将外在天命内在化,追求内心的道德修养,这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其主体意识的挥洒。另外,尽心知性要求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在要求个人主体意识的发挥。但是,从孟子事天、立命的态度看,孟子的天命观又趋于保守,是孔子对天命情感态度的延续,故而这方面的主体意识还是不够明显。
孟子$荀子的天命观思想,大胆地突破孔孟天命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文章插图
与之相较,荀子的天命观中蕴含的主体意识光芒四射。荀子并没有将外在的天内在化,而是将天当作自然之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不受心性道德的约束,这也是荀子与孔子、孟子天命观最大的不同。另外一个不同点便是对待天命的态度,孔子孟子都是畏天命的,与天命保持距离,而荀子虽然尊重天命,不求知天,但却并不保守,大胆地喊出制天命而用之,显示了荀子敢于突破的主体意识。关于荀子天人之分的思想,前文已有叙述,大体说来,就是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即天有其运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将人从天中独立出来;且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即人可与天地并立,天人各有其职,人只需认清自己的职责,并学会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即可。
孟子$荀子的天命观思想,大胆地突破孔孟天命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文章插图
显然,荀子的自然之天与孔子孟子的德性、义理之天相比显得纯粹多了,原因就在于人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认识到人是天地的主宰。所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人不需要满足于顺应天命来保证自身的生存,还可以积极地制天命、裁万物来为己所用,做自然界的主人。结尾:荀子的天命观与孔孟的思想大相径庭,体现了发挥人的能动性的要求因此,人只要把握好制天命的度,就可征服天地万物。荀子还说与其依赖、顺应天命,不如掌握、利用天命,根据它的运行规律,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可以说是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去改造自然,实现人的价值。荀子对天命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不求知天,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关于这一点是有争议的,也与之前荀子所说的“知天”相矛盾。其实,这里的不求知天并不是反对认识自然。【 孟子$荀子的天命观思想,大胆地突破孔孟天命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孟子$荀子的天命观思想,大胆地突破孔孟天命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文章插图
这一观点是比较合理的。荀子的不求知天,是说只需知道大自然的客观存在性,不必强求其背后缥缈的神秘性,这也是圣人所不虑的。他还是把关注点放在人治上,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也是荀子思想实用理性的体现,也凸显了荀子思想的主体意识。我们可以看出,荀子的天命观充分地体现了他的个体主体意识,特别是他敢于制天命的态度,更是与孔子孟子的主张大相径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也体现了发挥人的能动性的要求。参考内容来源:《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