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瑅学宫
耳目之官不思 , 心之官则思 。 荀子综合《管子·心术上》和《孟子·告子上》中的观点 , 提出:“心者形之君也 , 而神明之主也” , 很强调“心”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 甚至将其主观能动作用作了过分的夸大 。 尽管如此 , 荀子仍是中国古代对作为形体之君和神明之主的“心”进行全面深入探讨的第一人 。
【孟子·告子上|稷下学派论“心”】
本文图片
战国时期 , 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的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 , 设有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术活动和政治咨询中心—稷下学宫 。 学宫创建于齐桓公时 , 也有学者认为是齐威王时 , 历时约一百四、五十年 。
稷下成为当时各派学者荟萃的中心 , 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倾向的学派 , 后人称为“稷下学” 。 邹国的孟柯和赵国的荀况 , 先后均曾到稷下学宫游学 。 孟子在齐威王和齐宣王时两度游齐;荀子在齐襄王时游学稷下 , 并三次出任学宫主持人—祭酒 。 孟子和荀子 , 均受到援下学术思想的熏陶 。
《管子》一书中的《心术》、《内业》、《白心》等篇 , 乃是稷下学者的作品 , 其写作时间 , 要略早于《孟子》、《荀子》 。 包括孟子、荀子在内的稷下学者们在其著述中 , 专门详细地剖析研究了作为思维器官的“心” , 并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心”的生理特点 , 以及在道德方面和认识方面的作用 , 而且各自提出一套关于“合”的修养方法 。
“心”乃形体之君、神明之主
中国古代把“心”视为思维器官 , 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商代的甲骨文 。 古人并且将思想、情感也称为“心” 。 甲骨卜辞中常有“王心若” , 是说王心情舒畅 。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 , 有“穆穆克盟毕(厥)心”(《师望鼎》)、“敬明乃心”(《师訇蔓》)的话 , “心”指可以表明的思想 。
在《尚书》、《诗经》、《春秋》以及《周易》经传中 , “心”常用来表示思想、心思、心情、内心等意思 。 《老子》、《论语》、《墨子》、《慎子》等书中的“心”字 , 其用法也基本不出这个范围 。
《大戴礼记》中的《曾子立事》 , 相传是曾参的遗著 。 其中有“故目者 , 心之浮也”之语 , 指出感官眼睛为“心”的表露 , 意思略与今天所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相近 。 《墨子·卜儒下》中 , 有“孔某所行 , 心术所至也”之语 , 其中“心术”指思想、心计 。 此句指岑 , 行动是由思想所决定的 。 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的曾子和墨家学派 , 已经认识到了作为思维器官的“心”所处的中心地位和所起的决定作用 。
在《管子·心术上》中 , 稷下学者明确指出:“心之在体 , 君之位也 。 九窍之有职 , 官之分也 。 ”心在身体中 , 处于像君王一样的地位;耳朵、眼睛等九窍感官 , 各有职守 , 就像百官各负其责 。 当处于主宰地位的心 , 遵循着“虚无无形”的“道” , 不干扰耳目的视听等九窍感官的正常活动时 , 九窍感官便会按理而行 , 各守其职 。 但如果心中充满了不良的嗜好和欲望 , 就会使得眼睛看不见面前的色彩和事物 , 耳朵听不到传来的声音了 。 心背离了道 , 感官就不管事了 。 这里首次考察了心与感官之间的关系 。
孟子进一步指出:“耳目之官不思” , “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 。 耳朵、眼睛这类器官不会思考 , 心这个器官则能思考 。 认为心这个器官是天特地给人类的 , 是重要的“大者” , 其余感官则是次要的“小者” 。
- 复生@连载|《丰子恺自述》07:王囡囡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95后|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言不合就离职?3个95后职场人告诉你真相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内阁首辅$女子出一上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解缙至死都没对出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