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芬|古书画中的节气|小寒:寒林雪景,笔墨流芬( 四 )


文徵明生病后 , 李子成拨冗慰问 , 于是以亲笔《寒林图》回赠 。 直接写上了“仿” , 款字道: “武原李子成以余有内子之戚 , 不远数百里过慰吴门 , 因谈李营丘寒林之妙 , 遂为作此 , 时虽岁暮 , 而天气和煦 , 意兴颇佳 , 篝灯涂抹 , 不觉满纸 。 比成 , 漏下四十刻矣 。 时嘉靖壬寅腊月廿又一日 。 ”这件作品绘于壬寅年(1542) 。 时隔480年 , 壬寅年即将到来 , 真是巧合!访友名“李子成” , 和李成仅一字之差 , 又是一种机缘巧合!可惜的是 , 画面上方又有乾隆的题诗: “山树不知名 , 山泉处处清 。 叶丹飘复止 , 石白凸川兼平 。 疏密擅风伯 , 精神是李成 。 骚人工寄兴 , 楚涌缅幽情 。 ”不管名家还是无名氏 , 乾隆都得显摆宣示一下 , 令人又好气又好笑 。 文氏作品构图 , 虽言仿李成 , 然明显师法元代倪瓒 , 笔墨严谨工丽 , 与书风匹配 。
流芬|古书画中的节气|小寒:寒林雪景,笔墨流芬
文章图片

明 唐寅《寒林图》
唐寅《寒林图》代表了他的山水画成就 。 画面布局严谨整饬 , 笔法严谨雄浑 , 造型真实生动 , 山势雄峻 , 石质坚峭 , 皴法斧劈 , 墨色淋漓 , 风格风骨奇峭 , 可见他对自然山川有亲身体察 , 来自个人的真实感受 。 唐寅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 , 宗法李唐、刘松年 , 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 , 融会南北画派 , 笔墨润秀 , 风格清俊 , 大家风流 , 总有不同于他人之处 。 题诗字里行间透露出怀才不遇的出世之感: “俯看流泉侧听风 , 泉声风韵合笙镛 。 怪雨临溪傍飞流 , 万木碧碧风月清 。 ”唐寅书法学文徵明而能自出机杼 , 更加儒雅秀美 。
流芬|古书画中的节气|小寒:寒林雪景,笔墨流芬
文章图片

明 董其昌《枯木寒林图》
董其昌《枯木寒林图》不设色 , 全以气势取胜 , 笔致墨韵 , 拙朴秀润 , 神气充足 。 画中前景与后景的照应安排 , 暗合云林遗趣 , 山水树石 , 秀逸潇洒 , 具有平淡而又痛快的特点 。 从这幅画可以看出董其昌师法董源、巨然、米芾、黄公望诸家之长 , 融会贯通于个人的画中 。 董其昌擅长书法 , 善于把书法笔法渗透到画法之中 , 从而使他的画更显得清润明秀 , 具有文人画的特点 。 款字写道: “此仿倪高士笔也 。 云林画法大都树木似营丘 , 寒林山石宗关仝 , 皴似北苑而各有变局 。 学古人不能变便是篱堵间物 , 去之转远 , 乃繇绝似耳 。 ”陈半丁在画面左侧有跋语: “思翁画以北苑为师 , 名重山岳 , 此与倪高士争席 , 元气淋漓 , 用笔超逸” , “余观董画多矣 , 数十年所庽目 , 以此为冠” 。
流芬|古书画中的节气|小寒:寒林雪景,笔墨流芬
文章图片

明 谢时臣《寒林图》
明代谢时臣《寒林图》款字有“临范仲立画” , 就是学范宽的 。 但从笔法来看 , 明显取法李成 , 也得力于沈周 。 谢时臣学沈而稍变 , 笔法兼有“吴门派”和“浙派”之长 。 整个画面透露出萧瑟荒凉之感 , 苍松巨石 , 水波不兴 , 一切仿佛在严寒中凝固了 。 松木的挺拔 , 却展露出不屈的生机 。 谢氏笔意纵横自如 , 有大家气象 , 但现在对他的关注显然不够 , 需要重新认知和发掘 。
流芬|古书画中的节气|小寒:寒林雪景,笔墨流芬
文章图片

清 王翬 仿 李成《寒林雪景图》
清王翚仿李成《寒林雪景图》 , 完全是一种复古调子 。 王翚的雪景山水融合了范宽和曹知白画法 。 范宽是从壮美角度进行描绘 , 曹知白则发掘了雪景中包含春意的画法 。 此后几百年间的雪景山水 , 基本上就是这两个创作方向 。 王翚不愧是集大成者 , 画出了一幅有清润韵味的寒林图 , 彰显出一个大师级画家应有的创作能力 。 王翚取法曹知白画风时 , 发掘了曹画雪景山林中暗藏春意的“窍门” 。 曹知白以湿笔淡墨勾画山石肌理 , 雪山岩石上就像罩着一层水气 。 王翚顺着曹知白的思路 , 把这层水气夸张 , 就滋生了清润之美 , 寒林中的春意更浓了 , 遂有了个人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