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从乡村小学开始的“阅读复兴”( 三 )
现在的村小已经在邹粲几年时间的摸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授课老师班底,还有许多来学校无偿上课的老师,一轮轮地迎来送往间,仍旧与这所小学保持着非常温暖的联系。
儿童文学作家喻虹来自宜春本地,也是村小兴趣课授课志愿者中的一员。和邹粲一样,生长于农村的她,也被儿时的家庭阅读氛围深刻地影响着。在成为儿童作家之后,喻虹的眼光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土地,尽管她并不用方言写作,但书写内容总是和宜春的乡土保持关联。她的作品往往就直接以江南小镇温汤街为背景,充斥着温泉、古井、生活其中的少年和老人,类似这些当地的孩子所熟悉的事物与形象。这样的作品无疑与社埠村小学的孩子们更为接近,更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文章插图
(儿童文学作家喻虹、青年科幻作家段子期、阅读专家马玲和南方周末采访人员刘悠翔,走进社埠村小学进行阅读分享。摄影:陈逸航)
这也是在中国广大的乡村校园开展阅读活动的另一个意义深远的所在。乡土书写自鲁迅先生的《故乡》以来,一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重要谱系的一支,孕育于一座座古老的村落,发展于一代代从乡村走出去的作家的笔墨,也逐渐没落于不断城镇化的乡村转型之中。
如今,文学在改变,生活也在改变,现今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就是下一代的乡土书写者。当我们把视线回归到乡土书写的发生地,除了感受阅读与写作的乐趣,这些少年究竟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在他们的笔下,我们能否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国的乡村图谱,彻底摆脱冷气与颓丧,重新寻回乡土书写的美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乡土文本和乡土课程被开发出来,广泛运用到乡村学生的阅读普及中去,其意义就在于引导这群孩子通过地方文化知识与养育自己的土地建立联系,形成人生的根和精神底色,哪怕长大以后他们变成离家的候鸟,不至于在城镇化浪潮里,寻不到精神的故乡。
文章插图
(图书室焕然一新,吸引了孩子们前来阅读。摄影:陈逸航)
3
一场“阅读复兴”
在社埠村小学,一个广泛的认知是,阅读转变了这所学校的风气。见到老师,这里的孩子们会主动问好,纪律和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对手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小了。
但邹粲的教育理想不止步于此,除了课外阅读,社埠村小学也是温汤镇第一个把学生带出去游学的学校。从温汤镇周边开始摸索,再到宜春市参观四馆一社,甚至师生们一同去到邻近的高安游学。邹粲和老师们顶着各种压力,却收获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9岁的小宜洲是社埠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爸爸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经常说起读书的重要性。因为疫情期间摔伤了腰,爸爸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但家里仍然能看到不少给孩子买的课外书。
文章插图
(小宜洲搬出了自己所拥有的书籍。摄影:陈逸航)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对乡村教育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他提到过,这些年教育问题被越说越复杂,现在应当返璞归真,最实际的工作在于重建“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的环境。
在很少有人注视到的地方,扎根在社埠村的这所村小,正在努力向着这个理想靠拢,尽管目前还时常需要借助外界力量的帮助,但邹粲有一套自己的准则,“走过场”的不行,“不自尊”的不行,“没意义”的也不行。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