珉宇|李沧东以文学的方式,对抗人世间普遍存在的遗忘和粉饰( 三 )


书中有一段话力透纸背地描绘了韩国民主化运动中 , 如同“龙川白”那般的心理:
“我说我没有任何罪行 , 是在说谎 。 我现在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 。 现在 , 我要坦自己所犯下的罪 。首先 , 我认为自己没有犯罪 , 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 。 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从哪里开始出现了问题 , 这种愚就是一种错误 。 问题在我自身 。我至今从未放弃过自己 。 就算是为劳动者办夜校 , 我对这片土地上的民众、被抛弃的穷人们、我的邻居和兄弟们 , 其实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痛惜和爱意 。 我无法对他们的痛苦与愤怒感同身受 。 我虽然知道这个社会的矛盾与邪恶 , 却无法与之对抗 , 乃至献身 。 对于任何事情 , 我都感觉不到奉献自我的热情 。我甚至从未真正爱过母亲 。 我要成为母亲的乖女儿 , 努力学习 , 报答母亲的痛苦与牺性 , 这种想法从小支配着我 。 同时 , 我又不断地想要逃离母亲 。 我对渺小的东西 , 就连路边一朵盛开的花也很吝啬 , 无法敞开自己的心扉 。 ”
贴着社会热点的写作 , 容易速朽 。 在李沧东写小说那个时代 , 写社会运动 , 其实是一个热点写作 , 热点写作 , 包括过于贴近现实的写作 , 要引起读者讨论容易 , 但要经受住时间考验 , 十年、二十年都没有失去可读性 , 很考验作家的笔力 。 在这方面 , 李沧东至少写出了几篇没有速朽的小说 , 比如《鹿川有许多粪》《天灯》 , 即便现在读 , 我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剧烈的痛感 , 共情人物所面临的道德选择 。 这说明 , 李沧东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写作者 , 他至少写出了历经三十年、依旧让读者五味杂陈 , 对生活进行严肃思考的小说 。
所以 , 《鹿川有许多粪》是李沧东小说技艺的完善之作 。 李沧东书写现实 , 但并没有落入伤痕文学的窠臼 。 它不是简单的抒情与归罪 , 而是致力于呈现不同的关系、不同的生存状态 , 乃至社会悲剧对亲历者造成的精神创伤和后遗症 , 从而留下一份份具体的“病人手记” , 以文学的方式 , 对抗人世间普遍存在的遗忘和粉饰 。
李沧东并没有过多文学形式上的创新 , 但他对工人、小市民、左翼分子、政客等人物的观察精确而老练 , 使他摆脱了文人写作常有的布尔乔亚习气 , 流露出生活感和抱薪取暖的慈悲 。 即便日后不再写小说 , 拍摄电影 , 李沧东聚焦的主题仍在延续 。 在军政府时期 , 李沧东关注的是人对极权的抗争、对于正义的追寻 , 以及社会集体暴力(例如光州事件)对一代人的心灵冲击 。 成为导演后 , 李沧东关注的命题更加多元 , 彼时韩国进入民主化时代 , 一代人的努力得到回报 , 社会的贫富差距、阶层隔阂却并未得到解决 , 反而在财阀与新自由主义发展的背景下愈演愈烈 。
因此 , 李沧东的电影并不急于歌颂民主时代 , 而是继续把摄影机投入劳苦大众 , 去倾听他们的愤怒、痛苦 , 和日渐被遗忘的崇高 。
从《烧纸》《鹿川有许多粪》到《燃烧》 , 李沧东在创作中习惯从小人物入手 , 通过家庭中的人事 , 让读者感受到韩国总体的社会氛围 。 例如《薄荷糖》的中年男子金永孝、《绿洲》里的重度脑麻痹患者韩恭洙 , 还有《燃烧》里住在朝韩边境线附近的穷困作家钟秀 。 在他的处女小说集《烧纸》中 , 类似的人物也比比皆是 。 《烧纸》里遭遇骗局的寡妇母亲、《脐带》中的冤死父亲和守寡母亲 , 还有《为了大家的安全》中的老太太……他们或是失去亲人 , 或是因政治活动而蒙冤 , 亦或者 , 是那些在现代化进程中孤立无援的进城工人、破产市民 , 总而言之 , 他们因种种原因成了社会底层 , 是那些我们在聚光灯下很少看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