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苏轼为何对韩愈会有这样的评价?

问题:哪位文学家是被后世誉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人?
开篇明义,两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给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碑文《潮州韩文公庙碑》,原文中有一段精彩的表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这其实是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对韩愈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高度的认可和评价。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这篇碑文的第一句,大意是说: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
苏轼!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苏轼为何对韩愈会有这样的评价?
文章插图
韩愈除了文学家的身份外,他还有一个更为世人所知的身份——老师。韩愈曾两次担任国子监博士一职。
国子监其实就是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而韩愈担任的国子监博士,就相当于最高学府的教授。能胜任这一职位,在文学创作和学术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这一点也能看出韩愈的文学修养。
对于教育或者老师的职能,韩愈在名作《师说》一文中精辟地给出了答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认为,老师不仅仅只是给学生讲授知识,其实更包含着他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语重心长的教诲、以及寄予的厚望。
苏轼!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苏轼为何对韩愈会有这样的评价?
文章插图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因祖籍昌黎,所以韩愈自称“韩昌黎”。
韩愈是儒学与儒家思想的奉行者,对佛老思想持排斥态度,他因为极力劝谏迎佛骨的事情,而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文起八代之衰”,说的就是韩愈在文学领域的贡献。这句话是苏轼对韩愈的赞誉,从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看,是中肯的。
苏轼!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苏轼为何对韩愈会有这样的评价?
文章插图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到了唐代中叶,骈体文依然不能成为时代文学的主流。以韩愈为首的文学家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骈文。
古文运动是韩愈在文学上的最大功绩。他的古文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文道统一,“道”就是儒学,是内容,是对“文”起着决定作用的东西;“文”是载道的工具,是表现形式;二是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著名论点,韩愈主张文章要创新;三是提出“物不平则鸣”的论点,韩愈认为文章是作家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苏轼!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苏轼为何对韩愈会有这样的评价?
文章插图
韩愈在“古文运动”中,不但有深刻的理论,而且用创作践行他的理论。他的古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记叙性的,一是议论性的。在记叙性的文章里,塑造了一些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张中丞传后叙》、《蓝田县丞厅壁记》。
在议论性的文章里,雄辩阔论、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是韩愈议论文的最显著特点,形成了一种刚健雄肆、曲折奔放、笔力遒劲的独特风格,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很大。
韩愈的好友、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评价韩愈:“(韩愈)所敬者,子长、子云。子长与退之固相上下。”子长说的就是汉代文学家司马迁。柳宗元认为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为杰出的散文家,他开创了一代文风,引领了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