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林清玄:走向自己,是一场修行( 二 )


然而,尽管事业上有了很大成就,林清玄却很迷茫。
【 我的心@林清玄:走向自己,是一场修行】不停的输出让他感到麻木,纷沓至来的应酬也让他厌倦,他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更不知道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直到有一天,他读印度的《奥义书》,被一句话深深击中了内心。
那句话是这么说的:
“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的时间来觉悟,否则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
林清玄已经过了30岁,但他从来没有思考过觉悟的问题。
过度饱和的生活状态,已经严重压榨到了他的思考空间,让他没有办法停下来了。
意识到这一点,林清玄毅然辞掉所有工作,在32岁那年,一个人上山修行。
我的心@林清玄:走向自己,是一场修行
文章插图
赫尔曼?黑塞曾说:
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从万众瞩目的大作家,到闲适潇洒的隐士,林清玄的生活节奏,放慢了许多。
在逐渐平和的心态中,他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诸多趣味。
春赏百花冬观雪,晓看天色暮看云。
那些生命中细小而珍贵的情感,被他重拾起来,在心底开出丰盛的浪漫。
晴天,他追随月桃花的香气,穿过山林草木,在洒满阳光的小河边上游荡。
雪天,他窝在屋里,想象着把雪花烤成冬日的情话,该是何等的幸福。
清修的这段日子,林清玄还喜欢上了苏轼。
那句著名的“人生有味是清欢”,被他奉为至理名言。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求心灵的品味。”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执念都放下,回归至纯至美的自我。
如此,才能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确幸,让灵魂变得更加充盈。
我的心@林清玄:走向自己,是一场修行
文章插图
1988年,林清玄准备下山了。
3年的积淀,让他对很多东西,都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他依然保持着几乎一年一本的出书速度,只是落笔处,不见浮躁与潦草,更多的是深刻与平和。
在一次演讲中,林清玄巧妙地用拆字的方法,告诉大家自己这几年来的心得:
“我一直想弄清楚什么是‘觉悟’,后来我明白,‘觉’就是‘学习看见’,‘悟’是‘我的心’——所谓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
世间种种,如浮云过眼,但能看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现代人飞快的生活节奏,总会让人迷失在激烈的竞争,和盲目的攀比中。
但其实,人到了一定年纪,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关注内心。
就像弗吉尼亚?伍尔夫说的:
“不必形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你自己。”
迷茫的时候,不妨像林清玄一样,走慢一点,等自己的灵魂赶上来。
如此,才能从无知无觉的麻木中走出,看见自己有血有肉的内心。
我的心@林清玄:走向自己,是一场修行
文章插图
浮沉中,不忘本心
年少时,林清玄的母亲曾对林清玄说过一句话:
你写东西,心酸的少写一点,趣味的多写一点,人家要来读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面,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
如果读了你的文章以后,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那这个文章就没有意义了。
母亲的话,林清玄一直谨记在心。
即使后来成了名震中外的大作家,他文字中流淌的脉脉温情,也从未改变。
对待失恋的人,他说:
“如果失恋,等不到冰雪尽溶的时候,就放一把大火把雪屋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