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纵观世界战争史,为何只有中国人讲究谋略,而外国人却是硬钢?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风水摆布第一人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其实外国也讲策略,只是外国兵法对武器配置与训练的注重,超过了策略运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话说明,中国也同样注重武器制作,但中国古人又同时更加注重策略运用。习惯都是由历史文化传承不同,而各自形成的。
(一)西方式的兵法,轻道而重术,注重战斗组织实施与战斗之术。



赵括!纵观世界战争史,为何只有中国人讲究谋略,而外国人却是硬钢?
文章插图

以军团方阵,硬碰硬的平推攻击,是古代西方军队强项。
例如马其顿方阵,罗马军团、瑞士方阵等等。这些军团中的士兵武器精良,单兵训练充分,战斗时正面以硬碰硬的打仗多,最多也就是小范围内迂回机动一下,而兵法谋略的运用少。
而充满东方风格的大范围、远纵深的战场机动,佯败诱敌、迂回穿插等等战法,在西方战争史上是非常罕有的。
习惯了东方式战斗的匈奴举族西遁,结果沿途打去如入无人之境。蒙古西征骑兵的迂回机动作战,把装备精良、单兵战斗力强悍的西方骑士团们打得屁滚尿流,说明了在武器不发生代差之下,战术的作用更比武器重要。
必须指出的是,骑兵大范围远距离迂回机动,绕到敌侧翼攻击,以击垮敌人的坚固军阵的战术,在两汉隋唐时已经大规模运用了,这是中国骑兵传统战术,不是蒙古骑兵独家发明的。



赵括!纵观世界战争史,为何只有中国人讲究谋略,而外国人却是硬钢?
文章插图

(二)而东方重道而轻术,中国式的战争,更注重战略战术运用。
中国古代军队,并非不能硬碰硬!
但是,就算能硬碰硬的干掉对方,中国古代的兵法家也不会弃韬略战术不用、而选择去硬拼。
这样的话,那以中国标准,就不是合格的大将了。
而想方设法用最小代价去取得最大化胜利,这才是中国兵法的核心。



赵括!纵观世界战争史,为何只有中国人讲究谋略,而外国人却是硬钢?
文章插图

例如中国兵法经典之一的长平之战。
秦军举国动员,十五岁至六十岁的民壮全部征召,统统派到了前方去为战争提供保障。
以军力论秦、赵两军战斗力。
若用正面决战。那么赏罚分明,有军功封爵制激励、武器制作督造责任落实到人的秦军,士气昂扬,从士卒至将军都充满了求战欲;从兵力到兵器再到战斗力,也完全可以用血战硬拼去打败赵军的。
但秦国大将白起决不会这样干!
白起用换帅的诡道诱敌,又用离间计,散布流言,促使赵王用年轻气盛的赵括换掉了廉颇。
然后秦军又佯败,以诱赵括全军追击。
而在赵军追击的同时,一支五千人的秦国骑兵通过大范围机动迂回,绕到了赵国大军的后方。
当赵军进入了秦军的伏击圈时,秦国骑兵就变成了步兵,筑起了坚固的防线,堵死了赵军退路,将赵军团团围困。



赵括!纵观世界战争史,为何只有中国人讲究谋略,而外国人却是硬钢?
文章插图

长平之役的最后决战,秦军的亮点有二。
(1)秦军迂回穿插范围有多大?
能把敌四十万大军包了饺子,这战场机动范围必定有百里以上。
(2)任赵军如何拼死冲击,秦军应急构筑起来的防线也一样坚如磐石,甚至能用强弩射死了赵军主帅。
防御战,是考验战斗力的。赵括身为主帅却能阵亡,恰恰说明他是带头突阵,身先士卒的。,而主帅身先突击,可想而知赵军的攻击有多猛烈。这一点又说明,坚守防线秦军,硬碰硬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