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是忙年的时间段 , 忙年是辞旧迎新的预热期 。 忙并快乐着 , 昔时津人的诗句 , 可见那些沁着年味儿的场景 。
清代《津门岁暮竹枝词》:“邻里儿童散学天 , 糖瓜祭灶又新年 。 ”作者王维珍 , 咸丰年进士 。 念书的孩子们放假了 , 俗语讲“冬至定馆” , 私塾先生来年的去留要定下来;大如年的冬至开始数九 , 一数便到了腊八 , 蒜泡醋 , 粥喝过 , 还有民谣应景 , “小孩小孩你别馋 , 过了腊八就是年” 。 时令、节令 , 没白含着“令”字 , 不需动员 , 各家各户得了令似的 , 进入忙年的节奏 。
腊八上弦月 , 忙到月下弦 , “二十三 , 糖瓜甜 , 灶王老爷要上天” 。 祭灶送灶 , 敬神之外 , 民俗还有事项——二十三过小年 , 是“换饭”的日子 。 饱口福的同时 , 年味儿越来越浓 , 津人有语“年根近了” 。 忙年进入倒计时 , 民谣排列日程表:“二十四扫房子 , 二十五糊窗户 , 二十六炖大肉 , 二十七宰公鸡 , 二十八把面发 , 二十九贴倒有 , 三十晚上坐一宿 。 ”
忙年 , 采买是一大忙 。 樊彬《津门小令》的勾勒很传神:“津门好 , 奔走岁阑人 。 ”作品写于嘉庆年 , 并注“年货上街 , 即有卖春联、神龛、佛像者” 。 买年货 , 人们常说是“办年货” 。 一字之易 , 细咂摸 , 有滋味 。
过年过的是心气 , 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心气盛 , 给阖家团圆备下丰盛美妙的年夜 , 为了四季的辛勤犒劳一下自己 , 用红红火火为新春迎来好光景 。 大宅门自不必说 , 即便温饱小户、贫寒人家 , 一年一度 , 也要来一回豪放消费 , 俗话讲“这是钱串子朝下的日子” 。
来看《津门竹枝词》:“腊尽冬残百货乖 , 年年在此是招牌 。 张家窝里刊奇画 , 不到中旬贴遍街 。 ”诗写于咸丰年间 , 作者周宝善 。 津俗有“腊月十五上全街”之说 , 从这天起 , 直至大年三十 , 卖家、买家合力 , 带给年货市场一派兴旺 。 商业街与一些平日不甚繁华的街道 , 俨然成了年货大集 。 商贩们以“年年在此”占摊位 , 兼作招徕 。 上引四句诗 , 反映“上全街”的火爆 , 还写到年画 。 张家窝地处津西 。 杨柳青年画的产地 , 历史上包括古镇周边地区 , 比如清末民初炒米店一带;周宝善记载的“贴遍街”说明 , 张家窝的印品也曾是杨柳青年画的一个方面军 。
写到买花:“剪彩窗花次饭花 , 佛花金碧踵增华 。 纸花不若绒花好 , 世界花花百万家 。 ”这类民间工艺美术制品 , 还该有簪发的绒花 , 即民谣所唱:“新年到 , 闺女要花 , 小子要炮 , 老爷子要个大毡帽 。 ”虽值冬寒 , 鲜花也应市了 。 乾隆时 , 天津进士于豹文写到绽放的牡丹:“然花巧匠出西郊 , 腊月春回绽丽苞 。 博得富儿齐解橐 , 争言富贵在堂坳 。 ”牡丹号称富贵花 , 新正佳节室内摆上一盆 , 增春色 , 还讨吉祥口彩 。 只是反季节 , 花开不易 , 售价自然了得 。
【张家窝|沽上忙年诗话】采买之外另一种忙 , 清代竹枝词也写到了:“先贴门神次挂钱 , 洒金红纸写春联 。 竹竿紧束攒笤帚 , 扫舍糊窗算过年 。 ”关于贴春联 , 上海诗人唐尊恒记下观感:“大家小户贴门联 , 一色猩红分外妍 。 字迹满街人不扫 , 为除旧对过新年 。 ”这是街上家家贴春联的情景 。 唐尊恒旅津诗 , 首刊于《申报》 , 后于光绪十年编入《津门杂记》 。 关于糊窗户 , 前文介绍的王维珍 , 其诗句“轻挈搔头挑白糨 , 新娘仔细贴窗花” , 留下捕捉细节的特写 。
津人诗歌里的腊月 , 才见“名刺又投红帖子 , 贺新娘后贺新年”——王维珍诗 , “津俗婚娶多于岁暮之取吉”;又闻“咚咚腊鼓响街中”——胡宗楙《析津竹枝词》 , “以纸制迎年鼓 , 谓之太平鼓” 。 民俗忙年 , 为欢欢喜喜过大年作铺垫 。 虽是序曲 , 协奏多 , 增气氛 。
- 芜湖|黑坑钓鱼变成“赌博”,钓鱼人秒变赌徒,芜湖一黑坑被警方连窝端
- |善钓者必善诱!影响鱼进窝的四大原因,你知道吗?
- 寒潮|冬季钓鱼怎样才能爆护?天冷这样找鱼窝、这样打窝,鱼越钓越多
- 租赁|挪挪窝就能钓得多?没有必要条件,换钓位不如尝试钓远或尽早回家
- 津沽|宫南宫北年画市
- 窝里斗#世上最热衷“窝里斗”的民族,内斗千年仍未消停,民族被一分为三
- 扈家庄&扈三娘心中的理想丈夫,非王英、林冲,而是此人,可惜他死的窝囊
- 一起长大!新娘结婚出上联兔子不吃窝边草,难坏新郎,伴郎们对出8个下联
- |小身材大作用,速溶打窝袋,用它打窝既环保又精准
- 冬奥&冬奥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张利:在场馆设计中传递文化是一种责任|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