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字崇拜在西方虽并非绝无 , 但的确难言昌达 。 这是因为西方表音文字与“意”无直接联系 , 只是对言语声音的记录 , 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 , 而文字则是口语的符号” 。 因此 , 西方更重视言语 , 《新约》第一句“太初有道 , 道与神同在 , 道就是神”中的“道” , 英文译本用的是“Word” 。
因此 , 如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所说 , 文字作为揭示事物超现象含义的最有力的工具源自伏羲、神农先后的发明 , “在中国 , 这一崇高化涉及所有书写 。 书写被推至未见于任何其他文化的高度” 。 套用汪德迈的话 , 在西方 , 被崇高化的则是言语 , 故德里达认为西方哲学文化传统之一是“语音中心主义” 。 此类言语崇拜产生的则是发达的咒语文化 。
文章图片
2019年1月 , 湖南长沙石燕湖玻璃桥上贴满了春联 , 两名外籍游客在玻璃桥上学习写春联 。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杨华峰 摄
阴阳平仄:秩序的美学与哲学
桃符辟邪、文字崇拜促成了贴春联习俗的出现 , 但其广泛传播与接受则得益于独有的对仗美学形式和所承载的阴阳哲学内涵 。
春联文字用对偶语句 , 所谓“对仗之文学也” , 上下联的语句按照字音平仄和字义虚实对应 , 在形式上和意义上创造出整齐匀称之美 , 是汉语作为表意文字的特有艺术手段 。 其他语言虽也有对称表现手法 , 但多仅限于“音” 。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 , “文之为德也大矣” , 书写从来不是简单的技巧 , 而是载道之体 。 以刘勰为代表的“大文学观”认为 , 中国的文学创作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描摹与认识 , 而是自我与宇宙交融产生的“神思” , 即“寂然凝虑 ,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 视通万里” 。
通过神思 , “心生而言立 , 言立而文明” , 以载“自然之道” , 在这种天人合一哲学观的指导下 , 中国的书写和文学都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秩序的一种体现 , 即“言之文也 , 天地之心哉” 。
对仗形式之所以为中国独有 , 即源于“太极生阴阳两仪”的宇宙观和思想观 。 如刘勰指出的“人文之元 , 肇自太极 , 幽赞神明 , 易象惟先” 。 《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 冲气以为和” , 荀子指出“天地合而万物生 , 阴阳合而变化起” , 《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 , 有左有右 , 有阴有阳” 。
文章图片
2019年1月 , 湖南长沙石燕湖玻璃桥上贴满了春联 , 两名外籍游客在玻璃桥上学习写春联 。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杨华峰 摄
这种宇宙秩序观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实践中 , 从政治秩序、礼制、文学 , 到建筑、器物、衣冠 , 可谓无所不在、无远弗届 , 而其重要特征就是对“两”“对”“中正”“对称”“好事成双”“四平八稳”等形式的推崇 。
根据功能主义观点 , 一种习俗只有在满足人类生物、社会需要时才能存留和传播 。 “天对地 , 雨对风 。 大陆对长空” , 平平仄仄吟咏而出的韵律美学为节日更添愉悦体验 , 为普罗大众广泛接受 。 宇宙秩序观则赋予春联“精魄” , 令其得以延续至今 , 也是一度远传至日本、韩国、越南等地的哲学支撑 。
文章图片
- 上联@上联:“小偷偷偷偷东西”,网友纷纷给出下联,趣味十足堪称妙对
- 中阿卫视#向阿拉伯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文化中国”系列电视专题片开播
- 史湘云|送湘云碟子,送贾环风筝,袭人拿着宝玉的东西收买了多少人心?
- 系列|2022刘洪波贺新年山水系列作品欣赏
- 系列|2022刘洪波贺新年牡丹系列作品欣赏
- 系列|春节“邮”我 送祝福,邮储银行遂宁市分行辖内支行举办系列“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 孙悟空#乱讲话为何被称为“胡说”?八道又是哪“八道”?生活处处皆学问
- 折扇$《三生三世步生莲》帝君放下苍生,连宋铁扇问情,成玉鱼跃龙门
- 佛祖@唐僧是金蝉子转世,那么金蝉子是什么东西看如来道出来历!
- 贾宝玉#芙蓉花神问绛珠仙子“林姑娘,你为何不让宝玉梦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