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追求言近旨远 网罗人生百态

【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
追求言近旨远 网罗人生百态
——从2022年第1期《微型小说选刊》看当下小小说创作特色与趋向
作者:李洪华(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近年来,小小说创作日益受到各方关注。作为国内较早创办的小小说代表性期刊,《微型小说选刊》是我们勘察和了解当下小小说创作的重要窗口。30多年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这本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选载发表了大批优秀小小说作品。翻阅2022年第1期《微型小说选刊》可以看到,当下小小说创作在“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视野,守正创新,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出现令人欣喜的新气象和新格局。
讲究的是小而精、微而妙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形制上的“小”且“微”是其最重要的文体特征,有些期刊甚至将其字数规定在1500字或2000字以内。然而,尽管小小说以“小”著称,但绝不是“小”得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小小说讲究的是小而精、微而妙,追求的是言近旨远。这些审美追求在《微型小说选刊》的新年首期中得到鲜明体现。
譬如胡炎的《高飞的江湖》,当初寂寂无闻的高飞想发表作品却“走投无路”,但经商成功后,文艺界各色人等纷至沓来,而一旦破产沦落,则又“门可罗雀”了。作者在简洁生动地叙述高飞“江湖”经历的同时,烛照出人情冷暖。刘国芳的《口是心非》和戴涛的《钓》都注重用省俭的笔墨描绘人物面貌,折射社会风习。前者通过单位同事间的几段对话,勾勒出张三口是心非的形象;后者叙写了一次耐人寻味的钓鱼经历,并由此反映现代职场上的不良风气。
从《微型小说选刊》新年首期来看,小小说在书写社会人生、反映时代风貌方面有了新的亮色。侯发山的《袁家楼》通过袁氏兄弟为孤寡老人发生活补助和捐建“幸福楼”的义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邢庆杰的《钢笔》通过刘小丽爸爸买钢笔护佑吴小天的爱心,赞美了新时代的仁爱之风。唐波清的《父亲与灯笼》通过一家三代对扎灯笼技艺的传承,表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外,《替罪羊》中沈尧孚对困窘友人的无私帮助,《还原生活场景》中段小东对病残女人的不离不弃,《一轮明月》中王老师对困难学生的关心爱护,《演出》和《婚宴》中谢林山、德富对乡土习俗的热爱执着等,充分体现了当下的小小说创作注重弘扬真善美,为大众提供更多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
遵循小小说的文体“正道”,又不断注入新活力
小小说“狭窄”的叙述空间,决定了创作者在人物设计、情节安排和话语方式上要格外讲究,只能“谨小慎微”,不可“任意妄为”,否则便会给作品带来无法承受的“负荷”。检视新年首期《微型小说选刊》,所选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大多遵循小小说的文体“正道”,通常人物不多,情节简单,构思巧妙,话语凝练。
刘正权的《还原生活现场》主要以“还原”的倒叙方式,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段小东夜以继日地奔忙在伤残的妻子吴安梅和重病的前女友邱小霞之间。吴安梅虽然知道丈夫的“外遇”,却不明白他的“苦衷”,而邱小霞卖房给困顿的段小东发工资,后者也毫不知情。责任和道义既是作品的主题,也是作者巧设埋伏还原生活的根由,结尾留有余地的巧妙更是让人击节叫好。
邢庆杰的《钢笔》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几十年前的往事。刘小丽的钢笔在教室里丢失了,作为老师的“我”借鉴了各种“侦探”手段,查出可能是吴小天偷的,但当事人都不承认,刘小丽甚至还拿出“失而复得”的钢笔替吴小天开脱。直到多年后,事业有成的吴小天才告诉“我”真相,原来是刘小丽的爸爸为了保护父母离异的吴小天,私下里又买了一支钢笔。整个故事的讲述中,作者采用了“煞有介事”的叙述语调,情节安排一波三折,尤其是结尾出人意料的延宕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