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享受文物之美的同时,不同的主体也要承担各自的成本、各自的风险。
近日,孩子碰坏了私人博物馆的镇墓俑的事,引发热议。
有孩子家长在抖音发布视频称,12岁孩子(男孩)在参加校外冬令营活动时,触碰博物馆展品,导致9年前购入价为20万元的展品被摔碎。事后,对“培训机构方应承担60%责任,家长承担40%责任”的赔偿方案,双方都认为自己承担的比例过高,未达成协议。目前,司法所已介入调解。
文章插图
央广网:一起“意外”,多重警示
文物不慎被损坏,博物馆、冬令营机构、家长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务之急是尽快厘清责任,定好赔偿方案,做好展品修复等善后工作。其次,此次摔坏的文物放在展台上,没有玻璃保护罩,周边也未设置护栏,是否反映了博物馆保护意识和措施相对薄弱?这也提醒各地博物馆要补上文物展览中的保护短板。此外,这起意外事件虽然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但学校也要从中汲取教训。“双减”背景下,让学生走出校门是大势所趋,此次事故也提醒学校:除了守好学生人身安全这条红线外,还需有效防范类似的财物纠纷。既然人身安全有保险,财物损坏是否可以适当借鉴,一体纳入,切实免除后顾之忧。
澎湃新闻:是否合法“出土文物”当厘清
口水太多,事实太少,关键的问题不是那个文物值20万还是130万,而是这个文物是否合法,是不是真文物,博物馆、孩子、冬令营三方各自的过错在哪里。首先,要问:被摔坏的镇墓俑有没有合法来源?是不是出土文物?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其次,这件东西是不是真文物,乃至有没有“国宝帮”问题?被打破的这件东西是不是真文物,不能由博物馆方面单方面说了算,应该由权威部门鉴定。第三,这只镇墓俑被放置在台座上,既没有玻璃罩,也没有警戒线,而且是紧靠参观者会靠近观看的橱窗,给人的感觉是被漫不经心地放置在那里,很容易就会碰倒。明显存在保护文物不上心的问题。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与其网络口水连天,不如让文物部门、文化管理部门主动介入调查鉴定,特别是要查清镇墓俑的来源问题。文物保护,不应该存在灰色地带。
新京报:以“平常心”看待此类“小概率事件”
【 展品@评论1+1:孩子“碰坏”私人博物馆文物,责任在谁】除了那些故意损坏、偷盗博物馆藏品的非法举动,观众不慎损坏博物馆藏品的行为在中外博物馆都曾偶尔发生过,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网友们要以“平常心”看待此类“小概率事件”。这一事件也提醒有关博物馆改进文物展示和保护的手段,也要提醒公众参观博物馆应该谨慎对待藏品。真实世界中做事情都要考虑相关的成本和效果,没有一劳永逸的“完美安全方案”或是“解决方案”。博物馆要在文物保护、经济成本、展示效果等等因素之间权衡。观众也会对每一次参观的体验有权衡或者反应,其间发生的状况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让博物馆和观众有选择不同展示方式、参观方式的权利。观众在拥有这些权利享受文物之美的同时,不同的主体也要承担各自的成本、各自的风险,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摔碎博物馆百万文物?馆方回应#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
- 藏品!评论丨“学生打碎130万文物”,谁是真正受害者?
- |孩子打碎了博物馆展品,这是谁的责任?
- |博物馆称:学生打碎展品并非130万,赔偿款并不高
- 展品@学生打碎文物被质疑碰瓷 博物馆称学生打碎展品并非130万
- 时间段|评论|谁说《开端》只是一个“加长版剧本杀”?
- 文化|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民盟烟台一多书画院等联合举办“迎新春文艺惠民”活动
- 馆方@12岁男孩触碰博物馆展品致摔碎,馆方:展品购入价20多万
- 周锐!文艺评论丨漠视规则的《输赢》,输赢皆无意义
- 双男主$文艺评论丨《王牌部队》中的“完美人设”能否推动角色淬炼成钢
- 长江|用心浇灌的职业,就会闪闪发光 | 长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