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少年忧,壮年愁,1927年,王国维沉湖自尽,究竟所谓何事?( 二 )


文章插图

王国维二十岁以前接受传统教育,考取进士无果而终。甲午战争时,王国维到上海《时务报》工作,结识人生挚友罗振玉,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趣偏向哲学,完成思想转型。新旧思想存于体内烈荡冲突,既是新知也是旧守。1907年经罗振玉引荐,以秀才身份破格入南书房任教受到皇帝礼遇,至此王国维和清王朝结下深厚的渊源。
冯玉祥@少年忧,壮年愁,1927年,王国维沉湖自尽,究竟所谓何事?
文章插图

在学术上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本质却是清朝遗老。在革命浪潮势不可挡的政局之下,忧君忧国使他更加郁郁寡欢,给命运添了一笔浓厚的悲剧色彩。他的女儿王东明也不可否认“他那执着念旧的个性,受到保皇思想的影响,与末代皇帝溥仪既有君臣之名,也有师生情谊,对清王朝执念在情理之中。”
冯玉祥@少年忧,壮年愁,1927年,王国维沉湖自尽,究竟所谓何事?
文章插图

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废帝溥仪逐出宫禁,作为皇帝肱骨大臣的王国维亲身感受到革命军的逼辱,既悲愤为力,又无可奈何,于是郁结于心。1927年,北伐军胜利,冯玉祥直逼京师,政治局势无可挽回,忧思激愤,性格沉静的他,悄声无息地安排了他的死亡。昆明湖水微恙,生命如扬尘落地,归于静默“五十之年,为欠一死”是王国维遗书的开头两句。除了以死明志护卫大清之外,构成他一生的绝望绝不仅如此。
冯玉祥@少年忧,壮年愁,1927年,王国维沉湖自尽,究竟所谓何事?
文章插图

罗振玉对王国维而言亦师亦友,二人十分交好,后来又结为姻亲。但正是这段关系却给王国维造成不可磨灭的生命烙印,也是促成其投湖的重大推力。罗振玉和王国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罗振玉交际能力强,财大气粗,在经济上接济王国维。在官场引荐王国维,二人共事一主,成为保皇派的坚定分子。
冯玉祥@少年忧,壮年愁,1927年,王国维沉湖自尽,究竟所谓何事?
文章插图

在学术上罗振玉是前辈和导师,使王国维较早从事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研究并取得重大成就。尤其是辛亥革命时,王国维举家随罗振玉迁到日本。所以罗振玉可以说是王国维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撑。
冯玉祥@少年忧,壮年愁,1927年,王国维沉湖自尽,究竟所谓何事?
文章插图

但随着1926年王国维长子王潜明在上海病故,这段关系急转直下。罗振玉凭自身的优势爱女心切,不顾朋友亲家的感受,在未知会王国维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女儿、王潜明的妻子从上海带到天津。王国维刚刚丧子,儿媳被知书达理的好友兼亲家一言不发带走,这让王国维震怒之余深感受辱,文人的自尊和傲气悲愤难鸣,随后与罗振玉绝交。
冯玉祥@少年忧,壮年愁,1927年,王国维沉湖自尽,究竟所谓何事?
文章插图

除了精神上受到重挫之外,没罗振玉接济的王国维家道迅速中落。王国维不可能向罗氏寻求帮助,对于人格上的损伤,王国维至死都没有平复。在他的遗书中言语激愤地要求子女独立生活,死后也不与罗振玉有任何瓜葛。
冯玉祥@少年忧,壮年愁,1927年,王国维沉湖自尽,究竟所谓何事?
文章插图

可见这一切使王国维充满绝望,绝望到以死求得解脱来停止对人世的悲愤。人生只似风飘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昆明湖平息的水面,像王国维一生努力平息纠缠盘绕的心境。除却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美术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的多重身份,著名的“三大境界”、《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标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