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童年美术馆》 , 作者:李杰 , 版本: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01
这本书
新京报:你在《童年美术馆》中提到 , 跟上千个小朋友合作做展览 , 每天都在刷新你对儿童的认知 , 可以具体说说是怎样的认知吗?
李杰:这种认知是非常具体的 。 比如当孩子用绘画表达成人对他们的漠视;他们用画笔反思人类战争为何一直在重演;他们自编自导动画电影反映学校教育权利的错位;又或者想象了一个“没有成人”的社会里千奇百怪的新职业;将学校里最不喜欢的厕所改造成“美术馆” , 以便于更多人进入;更有甚者试图秘密建立一个“理想国”折射他们对于未来社会的想象……每一年都有数千个儿童的想法和上百个这样的项目真正落地在我们美术馆和学校、社区之中 。 他们虽然年纪不大却用敏锐与创想给予了我看待儿童与世界的全新认知 。
在我眼中儿童也是全知全能的人 , 他们
而我们却以狭隘的成人视角为他们设立了一条快速适应成人社会的驯化之路 , 压制了童年的自由发展 , 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 毕竟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儿童 , 就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未来 。
新京报:你觉得教育中为什么很多父母和孩子难以真正对话?
李杰:我觉得大多数成年人面对儿童缺少共情和换位思考能力 。 他们想象了一种儿童的需求 , 以至于遮蔽了眼前的孩子真实的表达 。 而儿童也在这样压制的大环境中不断后退 , 甚至学会了迎合成人的“表演” 。 这样的关系正在持续恶化 。 甚至当我们真正听到了孩子们的表达时 , 我们会直觉地选择“拒绝聆听”或者“不敢相信” 。 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家长式的社会中由来已久 。
但是我还是要强调 , 你的孩子并不只是你生命的延续 , 他是一个特别的个体 , 他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或问题在等待我们的回应 , 而不是等待经验知识去喂养 。 他需要真实的情感连接 , 有探索未知的自由 , 选择拒绝的权利 , 以及和成人协商分享社会的空间……而这些权利在成人世界中都是奢侈品 。 但这不正是从前我们对童年的曲解 , 以及家庭 , 社会教育土壤匮乏所造成的窘境吗?孩子们注定要面对更加不确定性的未来 , 所以我们不能用一厢情愿式的教化方式塑造儿童 。 拒绝惯性 , 重新认识眼前的孩子 , 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 , 鼓励他们探索发现 , 相信更年轻一代的智慧是我们的必修课 。
本文图片
李杰
02
这个人
新京报: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和团队共创一座儿童友好的美术馆?
李杰:我认为有几个因素会聚在一起促成了iSTART儿童艺术节与A4美术馆基因上的改变 。 一是A4美术馆从2008年建馆起就因汶川地震与受灾的儿童结缘 , 之后数年做了非常多儿童公益项目 。 我们逐步通过关注儿童 , 以及艺术对于儿童的价值开始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的世界 。 二是我母亲是一位非常尊重儿童的美术老师 , 她的精神与美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我 。 三是我的孩子与iSTART儿童艺术节同岁 , 我们互相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 我尝试着用一个项目重新建立儿童观 , 向儿童学习 , 做一个有趣的策展人与父亲 。 四是美术馆行业在10年前对于儿童的认知尚浅 , 谈不上儿童友好 , 更谈不上激发公众创造 , 我们希望与孩子们一起蹚出一条新路来 。 iSTART项目数年间获得数万家庭、上百所学校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老师、艺术家、学者的支持 , 让我感到以儿童为中心 , 从微小处改变建立起一个儿童友好的社会网络的巨大潜能 。
- 评书&一级评书名家孙岩:龙字科招生让我流泪,曲协应给德云社发块牌子
- 抄家@贾府之大,谁能预知祸患,谁能在抄家大祸中劫后余生、全身而退?
- 绛珠仙草#林黛玉临终前对贾母说:“老太太,你白疼我了!”这话什么意思?
- 电子竞技|电子竞技专家:能打职业的孩子不足1%,被我劝退的高达86%
-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工作难找,而很多公司又说很缺人?
- 儒门&儒道两家的文化冲突自古就有, 怪不得在朝堂上不能共存, 老子这样评价儒门!
- 跋文@王羲之《道德经》流落在哈佛大学,意境高远,静气迎人,大雅之作
- 顾香兰$肖战一张照片拉满一年回忆!梦回点滴,都是你和我的故事
- 红楼梦|潇湘清韵
- 马兰!李红:揭露我的前夫余秋雨,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