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当年的余秋雨有多红?后来他为何坠下“神坛”,成了众人的靶子?

说起余秋雨,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当年的他可谓红火至极,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得到市场和业界认可的人物。他的《文化苦旅》影响了一代人,自出版之后一版再版,在整个华人圈中都有广泛的回响,甚至成了一种风尚和现象。
贾平凹#当年的余秋雨有多红?后来他为何坠下“神坛”,成了众人的靶子?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畅销书往往是很难在真正的文学领域获得地位和好评,毛姆已经够牛了,到死还是被文学评论家称为“二流文学家的代表人物”,难入“严肃文学”的殿堂。但余秋雨却不一样,白先勇先生说他重塑了唐宋八大家以来的“散文尊严”,贾平凹说他是百年难得的人才。王朔“骂”金庸浙江人就不会写文章,浙江话就入不了文字,金庸老先生也拿余秋雨来当挡箭牌,他对余秋雨的评价让人咋舌: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我的妈,鲁迅和余秋雨。同为老余家的人,余光中对余秋雨也不吝赞美之词:朱自清和钱钟书后,中国散文有余秋雨。
贾平凹#当年的余秋雨有多红?后来他为何坠下“神坛”,成了众人的靶子?
文章插图

余秋雨巅峰的时候,俨然有当代文坛教主的样子,但是好景不长,后来的余秋雨却成了文化界一直讨伐的对象,如果说当时那些文人还能够在一件事上达成共识的话,这件事就是骂余秋雨。
贾平凹#当年的余秋雨有多红?后来他为何坠下“神坛”,成了众人的靶子?
文章插图

在很多余秋雨的批评者中,很少有人否认余秋雨的文学素养和影响力,王朔算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照他的话来说,一个只写游记和散文的人,连小说都没写过,配被称为作家吗?他的作品“不入流”。这当然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了。但是,大多数人对余秋雨的批评还是集中在对余秋雨“人品”的质疑上。【 贾平凹#当年的余秋雨有多红?后来他为何坠下“神坛”,成了众人的靶子?】
贾平凹#当年的余秋雨有多红?后来他为何坠下“神坛”,成了众人的靶子?
文章插图

陈丹青认为,余秋雨就是一个“官员”,或者“文化学者”,他用“无耻”二字来相容余秋雨,说他从来都是合作,根本不对社会发表任何不满的意见,一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的博文让他丧失了自己对他的最后一点尊敬。在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完全是官员的立场,他“含泪劝告”再猛不要因为自己家的房子是豆腐渣工程而去投诉,以免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从此余秋雨有了一个外号“余含泪”,被称为谄媚者和无骨文人。类似的事件还有诈捐门等,到了最后质疑者直指其学术水平地,缺乏文史常识等。总之,余秋雨就这样跌下了神坛,从舞台的正中间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