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二 )


婚礼当天,鲁迅戴着红缨大帽,里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假辫子。他站在花轿前接新娘,穿戴着传统婚礼服饰的朱安从花轿上下来。
朱安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愿让自己裹小脚,为了不被反感,她还特意穿了大码的鞋子,但是由于鞋子不合脚,下花轿时鞋子竟然从脚上掉了下去。她小小的“三寸金莲”,还是被鲁迅看到了。
“鲁迅先生结婚是在楼上,过了一夜,第二夜鲁迅先生就睡到书房里去了。印花被的靛青把鲁迅先生的脸也染青了,他很不高兴。”周家的佣工王鹤照这么说。
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文章插图

图为鲁迅
印花被的靛青把脸都染青了,这无疑是鲁迅把脸埋进被子里哭所导致的。
试想,一个接受了新式思想,终其一生都在反封建的人,却没有逃脱封建的包办婚姻,鲁迅先生心里,该有多么不甘和痛苦啊!
可是,痛苦的只有鲁迅一人吗?显然并不可能。
新婚之夜,桌上的喜烛还摇曳着灯火,墙上还贴着大大的“喜”字,本该是人生中最为温馨甜蜜的时候,却只有新娘一人独守空房。这个时候,朱安又该是多么无措哀伤呢?
可是,在那个年代,朱安会怪罪丈夫吗?她不会,她只会迷茫,自卑,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得不到丈夫的喜爱。
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文章插图

图为鲁迅
封建式婚姻像是牢笼,鲁迅不能让自己就这么被禁锢,他要逃,要反抗。
婚后仅仅三四天,鲁迅便返回日本,继续求学了。可从小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思想影响的朱安,她想不到要逃,她也无处可去。她能做的,只有守好嫁进来的这个家,照顾好自己的婆婆。
就这样,苦等了七年婚姻和爱情的朱安只能目送鲁迅离开,连句挽留的话都没法说出口。
“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学针线,莫懒身,父母骂,莫作声……”这是朱安从小学习的《女儿经》,她也的确是这么按照书里做的。
在鲁迅离开后,她恪守自己作为一位妻子的职责,用心照顾和供养婆婆。每天洗衣做饭,忙里忙外,在一日复一日的枯燥中,等待着自己的丈夫。
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文章插图

图为朱安
1909年,鲁迅终于从日本回国。
朱安也终于在长达十年的等待中看到了一丝希望,她以为这回她能跟丈夫安安稳稳过相夫教子的日子了。但是鲁迅回国后,并没有如她期望的那样,而是到处东奔西跑。就连夜里,也会挑灯抄写古籍,与她相处的时间非常短,更不要说像普通夫妻那样亲近了。
就这样,从绍兴到北京,虽然朱安一直跟在鲁迅身边,但两人始终没有亲近。就像有着夫妻之名的陌生人,虽共处在同一屋檐下,却连最基本的交流都很少。
鲁瑞迟迟抱不上孙子,便去问朱安原因。朱安没有办法,只能老实回答,是鲁迅不同她亲近。
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文章插图

朱安与鲁瑞
在鲁瑞看来,这是很没有道理的,她认为朱安是一个很好的儿媳。于是便私下里这样问鲁迅,“朱安究竟有何不好?你为何不愿意跟她亲近?”
面对母亲的询问,鲁迅是这样回答的:“不是什么不好,而是和她谈不来。和她谈话没味道,有时还要自作聪明,不如不谈。”
鲁迅为什么说朱安“自作聪明”呢?这里有必要提这么一件事。
某天,鲁迅心情很不错,便多跟朱安说了几句话,跟她聊起了日本的一种东西,说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