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文章插图

图为朱安
“我寄给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那绿色的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这句广为流传的情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两地书》,收录了鲁迅与爱人许广平的书信往来,可以说是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见证。
提起鲁迅与许广平,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情比金坚、伉俪情深、天作之合等词语。
1923年,鲁迅与许广平相识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当时,鲁迅受邀到北平女师大讲学,就这样,成为了大二学生许广平的老师,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鲁迅与许广平的相识相恋,无疑是一段令人艳羡的童话故事,但现实永远不会像童话那样完美。早在鲁迅跟许广平相识之前,他就已经有了妻子。
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文章插图

图为鲁迅
鲁迅的这位“妻子”名为朱安,是鲁迅家里安排的结婚对象。鲁迅与朱安的结合,其实就是被无数人唾弃和诟病的包办婚姻。
朱安出生于1878年6月,同鲁迅一样,也是浙江绍兴人。她家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家境还算殷实。
虽没上过学,但性格温和,端庄贤良。按照过去的眼光,算是一位标准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鲁迅的母亲鲁瑞,便想让这位女子做自己大儿子的妻子。
周、朱两家很快就定下了这门婚事,约定等到鲁迅从南京学成归来,二人便完婚。
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文章插图

图为鲁迅与许广平及儿子
但身为“后来者”的我们知道,鲁迅从南京毕业后,又去了日本留学。这桩婚事也就随着鲁迅的留学,暂时被搁置了。
在日本读书的鲁迅,很快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内心,接受这桩封建的包办婚姻。为了不耽误朱安另嫁,他及时给母亲鲁瑞写了信,劝家里拒绝这门婚事。
鲁瑞很快回信,说这门婚事是她自己求来的,怎么能推掉呢?更何况,一旦悔婚,周家跟朱家的颜面又该往哪里放?而且在那个年代,如果一个女子被夫家悔婚,那这个女子基本上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不论她本性如何,样貌好坏,以后都很难再嫁出去了。
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文章插图

图为鲁迅与朱安
母亲不同意,鲁迅又是个大孝子,他最终只能同意了这门婚事。但接受这门婚事前,他对朱家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让朱安“放足”,二是让她“上学堂”。
然而他自己也说过,“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长期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朱家自然是不同意他的提议的。“三寸金莲”是女子美的象征,“女子无才便是德”,也要求女子不能进学堂。在他们看来,鲁迅的提议,无疑是荒唐且有违纲常伦理的。
见朱家不同意,鲁迅别无他法,只能待在日本,想用这种方式,让朱家放弃跟自己的婚约。
就这样,等到鲁迅在日本读了四年书,时间也就来到了1906年。那年鲁迅25岁,朱安已经28岁了。
绍兴有一条规矩,“养女不过二十六”,眼看着女儿已经28岁了,鲁迅却迟迟不回国,朱家人开始着急了。这时的鲁瑞也坐不住了,便给鲁迅写了信,骗他说自己病重,让他赶快回国。
婚事&朱安:婚后像老妈子,照顾婆婆37年,想与鲁迅合葬却遭许广平拒绝
文章插图

图为鲁迅
接到母亲的来信,鲁迅十分担心,很快回了国。等到了家,才知道母亲是装病骗他回来结婚的。没有办法,鲁迅只能选择跟这位素未谋面的朱姑娘成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