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过年没有年味?两种心思“加”1个故事,让春节习俗“活”起来
文|颜小二述哲文
过年,是我们每个人的大事,因为年是辞旧迎新的过渡节点,几千年来,我们华夏民族一直将“期待”与“温暖”倾注到这个节日中,所以这个节日盛大,而且意义非常。
在这个意义重大的节日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朋友们开始发现,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儿时过年的那种欣喜、期待、热闹与心动,似乎很难找回,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年味越来越淡这件事情,颜小二也有一定思考,并有一个想法,即新一代成年人,对于“年”的继承,更趋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传承了过去“春节”中的一些节日庆祝形式,却不知其背后意蕴,甚至将节日形式,异化成了“面子攀比”,这就有些可悲了。
文章插图
于此,就“怎样过年才更有味”这个问题,颜小二的想法是,我们不妨暂时放一放现在科技的便利,在过年的一些“仪式”中更亲力亲为一些,多向我们的先祖、家里的老人讨教“仪式”中的意蕴,或许我们的春节会格外有意义。
下面,颜小二就举几个例子来具体谈一谈,当然,让春节“活起来”的方式肯定不仅限于下面三种,只是以几个例子为引,期待大家多下功夫,把节过好。
1、在舌尖上“下功夫”,变速冻为手工春节作为一年一度最重大的节日,华夏大地,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在吃上,都有特定的讲究。北方会吃饺子,而南方会吃汤圆。
饺子也好,汤圆也罢,在过去物资匮乏的时代都是稀罕物件,都是难得吃到的好东西,所以过年时吃到这珍贵的美食,自然是十分欣喜加期待的。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迅猛,饺子、汤圆不再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去做,超市里的速冻饺子、汤圆,花样多不说,还快捷、便宜。
于此,在饺子和汤圆不再是“稀罕食物”的今天,我们虽然大多延续着吃饺子、吃汤圆的习俗,但是却感受不到饺子、汤圆中对生活的期待与温暖的情感。
文章插图
吃着速冻饺子,谁又会想到,大年初一或除夕吃“素馅”的水饺,象征着一年“素素静静”的新年祈福呢?
吃着速冻汤圆,谁又会有心思去了解汤圆因象征吉祥与和谐的“浮元子”,这另一别具特色的称呼呢?
颜小二一直认为,节日的意义,在于节日仪式中倾注的人文关怀、倾注的情感,这种关怀与情感,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参与到仪式的每一个程序中。比如吃饺子,大家一起和面、擀面皮儿、调饺子馅、包饺子、下锅;再比如吃汤圆,大家一起包汤圆馅、搓汤圆。暖黄的灯光下,家人一起制作春节美食,才是春节最美也最该有的景象。
文章插图
所以,想要春节年味浓,不妨于美食这件事上多亲历亲为一些,多“团队合作”一些,有些人文关怀,不需要说,在参与与行动中,就自然而然可以在体悟中传承下去了。
2、在笔尖上“花心思”,变买春联为写春联科技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利的同时,一些本该亲力亲为的事情,渐渐鲜少有人去做,于是,那些在“做中才能体悟”的温暖与期待,也渐渐变冰冷。
颜小二儿时就不曾见过家里人写春联,只是记得,小时候过年前,父母会带我去街上的集市选春联,集市人很多,红纸挂满了小小的棚子,好不热闹。买好春联后,母亲会去煮浆糊,将春联贴在墙上。
文章插图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卖春联的地摊都很少见了,人们开始从网上购置春联,有的甚至干脆不贴。本也觉得这样没什么,直到某次契机,我参与到了一个亲自为过年写“福”、写“春联”的活动中,继而真正感受到了“年味”的感染力,感受到身边小伙伴在挥毫笔墨中对未来的“期待”。
- 杨家将&此人身怀绝技却生活拮据,儿子也不愿学家传绝技,祖辈曾是大英雄
- 识人术&曾国藩识人术 教你从这7个细节中, 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人品!
- 侄子&杨明运:无儿无女活到117岁,跨越3个世纪,侄儿侄媳胜过亲儿女
- 剧毒&据记载 血滴子确有其物, 如何构造的呢 真能百步之外取人首级吗
- 冬奥会&虎年第一天,中国美术馆为观众送“福”啦
- 青绿山水&“青绿腰”是如何练成的?
- 金轮法王&此人是王重阳的真正传人,掌力更胜杨过,能击败十层龙象的金轮
- 仁义师太&全世界唯一一尊肉身菩萨她曾是富家小姐,还是中国志愿军军医
- 出嫁&周生如故:时宜出嫁广陵王为何还能再嫁周生辰?金嫔此话至关重要
- 清朝&武松打虎成英雄,但听了清朝皇帝们开挂打虎的战绩,也得流泪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