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万丈豪情 从边关春联品读戍边军人“清澈的爱”( 五 )


往事越千年 , 一江碧水一串明珠片片光明送富裕 , 脱贫奔小康;高峡出平湖 , 一座大坝一群士兵代代青春献边关 , 忠诚铸钢枪 。
横批:山水卫士 。
对这一副充满阳光灿烂般光明感的对联 , 完全可以不吝赞扬之词 ,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 更巧妙的是上下联开头皆借用了领袖的诗句 , 成为全联的点睛之笔 。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喜讯如扑面春风传来时 , 品读此联更是有一种“秋水文章不沾尘”的憬悟 。 出自对江河和水电站的环保要求 , 水坝水库一带相当封闭 , 官兵们总是笑称自己“隐居山水间” 。 但是 , 祖国富强边疆发展的使命感 , 过滤了官兵们种种情绪的杂质 。 对联横批的“山水卫士”堪称点睛之笔 , 弦歌雅意间衡量出年轻的士兵们富民强边守卫者的高尚情怀 。
广西边防竹山港 , 被称为“中华之端”——中国陆地边境线和海岸线 , 皆始于斯、终于斯 。 1890年 , 当时的主政者与外国官员签署了“界约” , 并于此立碑 。 按顺序编号 , 成为“一号界碑”耸立之地 。
百年斑驳界碑留下的不堪记忆俱往矣 。 今天 , 昔日的芦苇海滩已经成为忙碌的海港码头 , 大西南通往东南亚的黄金通道由此起航;古老的界碑、公路零公里起点、北仑河入海口等景观 , 无一不是熙熙攘攘的旅游者“打卡”之处 。
驻守在这里的哨所官兵所写对联 , 有海洋有陆地 , 有历史有现实 , 有豪迈气魄亦有风流潇洒——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陆地 , 但见海滔滔路浩浩一号界碑见证百年兴衰;一肩担强边一肩担富民 , 且听风阵阵旗飘飘万里边防书写千秋盛举 。
横批:海天一色 。
一切故事莫不是时间的故事 , 戍边人既是千年边疆史诗的主人公 , 同时又是历史风云的记录书写者 。
“剑寒花不落 , 弓晓月逾明 。 ”云南边疆的一片红土地 , 是许多军人记忆犹新的保卫边疆的战场 。 如今 , 昔日步步惊心的雷场已然成为稻黍飘香的丰饶土地 , 人头攒动的繁华市场 。
那些见证、参与、创造了这一段战争与和平历史的边防战士 , 最有资格评说剑犁和鸣的边关发展史 。 春风拂边关 , 一联续日月 。 在麻栗坡的老山边防连 , 战士们挥毫迎春 , 将硝烟铁血尽收笔端——
何惧雷场生死须臾间 , 沙场豪情我以我血荐轩辕;唯愿山河静美千秋事 , 边关万里喜看稻黍千重浪 。
横批:强边富民 。
已将身心酬社稷 , 江山壮丽催诗笔 。 与诸多名对名联名句相比 , 边防哨所一副副春联 , 朴拙如黍麦、本色似土地 , 实在只是一些无名之作 。 然而 , 书写于祖国春风杨柳间 , 镌刻在雄峙边关国门上 , 边防军人笔底春联中蕴含着的忠诚之心、清澈的爱 , 难道不就是传世之作、大美之联吗?!
(图片由陈武斌、刘晓东、乔宇飞、冯亚坤、张子轩、徐嘉宁、薛浩、樊超、梅志峰、胡勇华、李荣荣摄 作者:郑蜀炎)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