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22条读后感,告诉你如何读懂《红楼梦》( 二 )


林如海薛蝌北静王文字少的可怜,凭外表就可以“盖棺定论”,一片赞誉。单说薛蝌,爹死了,娘重病在床,都不管,上赶着带妹妹去硬贴梅翰林,那种物欲真不是盖的。林如海能找贾雨村当家教,眼光真毒,还打成一片。北静王可是被黛玉骂做臭男人的,黛玉看来眼瞎了。
七、鸳鸯抗婚是不会引起贾府的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的。贾府的人哪有这样的闲心和觉悟。乌眼鸡和富贵眼的看客们,更多想的是那期待的热闹和你也有今天的小心思。贾赦讨鸳鸯做小老婆的真正动机是为了贾母的私库。贾母可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这个好享受的老太太,可是囤积了大量的公变私的资产。鸳鸯更是直接的打理人。连贾琏都求她把老太太的东西偷出来当钱度饥荒。至于贾府的政治格局,由二房分治,贾政为正。慢慢二房之间,贾母和王夫人之间……都渐生嫌隙,矛盾做大。贾府的内斗造成没有对整体的筹划,所以探春的一语成谶是必然。
八、妙玉不是单纯的个体。在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悲剧理解里,这是世态人性的缺憾,人之为人的不足。和黛玉一样,从世俗的角度拆开了看,妙玉毛病不少,缺点处处。但是本质上又是超凡脱俗,雅致高妙的。文学的现实性,直面世态人性。文学独有的审美又有了仙姿绰约的妙玉。
宝钗&22条读后感,告诉你如何读懂《红楼梦》
文章插图

九、如果没有贾府落难时的挺身而出,刘姥姥只是老刘,一个颇通人情世故的老太太。生存的艰难,练就了朴实而又狡黠的处世哲学和干练手段。败落时报恩,作者的审美倾注和愿景。贾母的人生历练看似风光,王夫人凤姐尤氏……的难题和煎熬她未必体会的少。是贵族阶层人情练达和持家艺术的集大成。
两位老人的会面,是两种智慧的碰触和交流,又难掩阶级的鸿沟和俯就逢迎。更有曹雪芹的世态人性的思考对人性的幽微体察,不是单纯的母爱善良可以诠释的。
十、红楼的研究早就偏离了应有的方向。物欲的熏染连黛玉都改变了容颜。没有了仙姿绰约,离世之姿。只是一个闲的发闷,没事寻愁的小资女人。更没有孤标傲世的清气,只有摆好姿态的故作清高。
至于黛玉们是住五星级还是六星级,专家们可是累白了头。单一个马桶,那都有余味不断的熏香。大观园里的美丽垃圾早已淹没了青春诗意和审美的精髓。偌大的园子,一群摇着鹅毛扇的,留着长发,胡须的,翩翩的风范,艳压了群芳。
十一、傻大姐的傻暂时可以没有多少烦恼,更少的受到拘束。但这又岂是长远的幸福?年龄稍大点儿,再没有了贾母的庇佑,谁又能给她一个哪怕只是温饱的未来?那些机心算尽的,爬高枝的……都入了薄命司,何况懵懂无知走入苍凉人间的。当个傻子戏弄你还是客气了。
在曹公的人生况味里,那个末世不论你以怎样的姿态“混”生活,都难逃薄命,都有一层悲剧的底色。那个时代,遍布风雨,不会因为你的单纯善良傻就眷顾你。相反,却可能遭受更多的不通世态人情的磨折。
宝钗&22条读后感,告诉你如何读懂《红楼梦》
文章插图

十二、悲剧确实是有审美魅力的,人物生命状态的走向,自有他自然的延展。黛玉这个人物在古典文学中高出太多,既有丰富的人性,又有审美的倾注,还有作者深邃的对世态人性的解剖,哲学的探究。形而上还是形而下都堪称完美。既看清现实又有理想追求。让我们变得深刻又心中有梦,更是沉浸在悲剧的梦里,不愿醒来。
十三、爱情的无奈和痛苦,确实是必须在深情的状态下,接受或忍耐传统世俗人性的一切。红楼不同于那些古典小说,不是把环境过滤的一个细菌都没有,入了深山,上了仙界,就是连黄世仁也能变成杨白劳,瞬间变身,大家都是好人,爱情自然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