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海派实景喜剧《石库门的笑声》里读懂“烟火气”的上海

主编温静导读:2月2日(大年初二)晚 , 东方卫视播出的《石库门的笑声》春节特别节目以春节老百姓过大年的日常为主线 , 串起上海人对往事的情感追忆 , 唤醒上海人对石库门的集体记忆 , 满足老百姓对独脚戏这个喜闻乐见艺术形式的精神文化诉求 。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朝明
“ 石库门”是上海的象征 , 而《石库门的笑声》不仅属于上海人的笑声 , 也是来自东方的喜剧幽默 。
寻味旧时光、笑看美好生活 , 2月2日(大年初二)晚 , 东方卫视播出的《石库门的笑声》春节特别节目以春节老百姓过大年的日常为主线 , 串起上海人对往事的情感追忆 , 唤醒上海人对石库门的集体记忆 , 满足老百姓对独脚戏这个喜闻乐见艺术形式的精神文化诉求 。
原汁原味的海派石库门建筑群;精妙绝伦的实景沪上喜剧大赏;独树一帜的海派文化非遗独角戏 , 实景海派喜剧《石库门的笑声》春节特别节目以春节团圆、海派年味为主题 , 以传统上海独角戏与新梅派喜剧相结合的方式 , 由上海滑稽戏演员、沪上知名演员、喜剧新人共同表演 , 从过去到未来 , 引领新梅派喜剧潮流 , 打造海派文化新风向标 。
《石库门的笑声》春节特别节目由3个场景实景演绎 , 6段海派素描喜剧组成 , 深受上海观众喜爱的“毛笋组合”围绕春节话题展开 , 带广大观众回顾老上海的喜庆春节 , 细品独具一格的民风民俗 , 并在“吃喝玩乐”中体验海派年味 。
小切口 , 大主题
在笑声中感受上海年味儿
如今 , 人们的审美喜好和欣赏习惯在不断变化 , 艺术形式也在追求新的变化 , 实景海派喜剧《石库门的笑声》春节特别节目应时应景 , 在虎年春节之际推出符合当下的审美艺术观念 , 又具有很强的亲切感 。
【文化|在海派实景喜剧《石库门的笑声》里读懂“烟火气”的上海】吃团圆饭、发压岁钱、送春联、穿新衣服、逛街……春节 , 上海人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在节目中我们了解了上海长辈如何给晚辈发压岁钱等习俗 。
“春节送春联”也是上海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 , 节目中毛猛达、沈荣海就为正在“天上出差”的航天英雄和辛勤忙碌的工人兄弟、农民兄弟、文艺工作者等送上对联表达敬意 。
除夕之夜的一顿年夜饭 , 是上海人最为看重的 。 年夜饭有许多讲究 , 就连菜名都要讨口彩 , 图个吉利 。
比如黄豆牙像如意 , 黄豆芽烧油豆腐讨口彩叫“吉祥如意菜”;一条鱼叫“年年有余” , 蛋饺叫“金元宝” , 粉丝叫“银链条” , 肉皮叫“发财” , 贡丸鱼丸各种各样的丸叫“团团圆圆” 。 五花八门的菜名 , 虽然是平平常常的菜 , 却因讨了口彩 , 就变得十分精彩 , 让人花钱不多就能吃出好心情和好滋味 。
毛猛达和沈荣海也趁此向观众们介绍了上海人年夜饭要有八个冷盘、八个热锅 , 以及后面的一道砂锅 。 砂锅里蕴含着极为美满的全家福式口彩 , 此外 , 毛猛达和沈荣海还以讲故事的方式为观众们科普了一道“失传已久”的“大肠猪蹄汤” , 不仅让大家收获了一份隐藏菜谱 , 还十分幽默地为大家敲响“火烛小心”的新年警钟 。
可以说 , 《石库门的笑声》春节特别节目就像一道地道味正的“特色菜” , 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了传统的形式 , 在60分钟的时间里内容既具有内在逻辑结构 , 又符合观众的欣赏趣味 , 更贴近春节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
而节目具有融汇中西 , 贯通中外的海派文艺的特点 , 虽然呈现的是上海故事 , 却能唤起许多人的共鸣 。 比如有人会回忆起过去的岁月 , 有人会看到自己从小听到大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 , 年轻人则可以通过现代的舞台了解到过去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