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仲富兰|虎文化源流摭识( 三 )
明清之后,人们对于虎的理解与认识更为理性化;同时虎也大抵发展为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创作与精神娱乐的取材对象。譬如终南山流传的“赵公明伏虎救苍生”的民间故事,说的就是赵公明伏黑虎,黑虎感激赵公明不杀之恩,附首贴耳,鞍前马后,成为其忠实的坐骑和得力助手;由于赵公明调教有方,这只黑虎后来也修成了正果,它护佑苍生,帮助人们驱除瘟疫,镇宅护院,被百姓们称为“虎爷”,也成了一路神仙,可以享受人间的香火。
“虎文化”与民俗信仰
民族精神最能在民俗信仰中体现出来。汉代应劭作《风俗通义》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作者独到的评论令此书成为研究汉以前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风俗通义·礼典》)在崇尚阴阳五行学说的汉代,经由统治者提倡、文人学者的附和,虎成了“四方神兽”之一。
唐代不仅疆域辽阔,而且是一个开放、强盛的王朝,在民间社会生活中,也体现出一种开放进取的风气。唐代各种节日盛行不衰,上古的“娱神”逐渐向中古“娱人”的方向转变。风气转变的实质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民间生活中,虎作为“神兽”的成分在降低,而作为“瑞兽”的成分在升高。唐人生性浪漫好奇,有漫游之风,宴饮游乐时有讲奇闻奇事之习,传奇文学兴盛,文人雅士有关虎题材的作品也是连篇累牍,故事之丰富,情节之生动,个性之鲜明,如虎女嫁人、虎男娶妻、虎化为人等等。虎的存在,常常给人一种勇猛无畏的精神力量。“猛虎不怯敌,烈士无虚言。”(唐·李咸用《猛虎行》)诗人以虎为喻的呐喊,倡扬勇敢地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堂堂正正地活着,正所谓“虎死不倒威”是也。
文章插图
布老虎 · 清宫旧藏
带“虎”字的成语,有“虎啸龙吟”“虎踞龙盘”“虎跃龙骧”“龙行虎步”“龙腾虎跃”等,不胜枚举。以虎为题材的民间艺术品琳琅满目,各种有关“虎”题材的作品也是精彩纷呈。正是在这种深入人心的民俗信仰中,代代民众相信虎是镇邪、辟秽的瑞兽、吉兽,民间有在门上画虎,给小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虎肚兜等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盛行给儿童做辟邪保平安的玩具——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点虎王雄黄酒,希望他们健康、强壮、勇敢。
文章插图
二十世纪初 · 木板年画 财神乘虎
神威浩荡的原始神虎,道观寺院里的护法神兽,军旅中一往无前的虎士之慨,民间生气勃勃的虎文化元素……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信仰中。其正气能够驱除一切邪念、邪恶,驱除家族的各种灾祸。虎勇猛自由、蓬勃大气、威风凛凛的形象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转化为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巨大能量。
作者:仲富兰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
编辑:陈韶旭
责任编辑:李纯一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女画家@乌克兰女画家的这幅画,被卖出去3次均遭退回,后被列为世界禁画
- 世利巴$她是流落在中国的“锡兰公主”,锡兰给她千万财产,被她直接拒绝
- 书法!赵孟頫《出师表》全卷,网友不输《祭侄文稿》,媲美《兰亭序》
- 莫高窟|在莫高窟,看“黏人大猫”
- 胡兰成$张爱玲晚年时,4年搬家一百多次,她究竟是在躲避什么东西!
- 花木兰$迪士尼公主古风装扮,艾莎公主美丽动人,但是花木兰最适合!
- 叶佩兰|故宫博物院专家叶佩兰:有些人摆几天地摊也出来做鉴定,自称鉴定专家
- |范光陵作品将走进斯里兰卡国展中心体验馆
- 文化|范光陵作品将走进斯里兰卡商品体验中心
- 北大教授!北大教授戴锦华:当代中国,能和男性平起平坐的女性,都是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