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仲富兰|虎文化源流摭识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所谓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魄,也一直为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虎年新春之际,我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于虎文化流变的认知,向大家请教。

远古“虎崇拜”的源头

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将虎作为崇拜对象呢?或者说,为什么虎一直以来都受到中国汉民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兄弟的崇拜,被誉为“百兽之王”?其文化内涵和寓意,历经时代沧桑,日臻丰富。如今,虎已成为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民俗文化的一个标识。
要探究崇虎意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据考古学家的发现,中国境内分布的岩画内容丰富,最早出现于石器时代,距今有四万年之久。岩画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艺术。在内蒙古阴山岩画中,距今大约一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一组刻绘于虎沟岩石上的“五虎图”,动静相宜,生动灵气,表达了远古先民对虎这种动物的认识,展现了先民最早的动物崇拜与图腾。

源流#仲富兰|虎文化源流摭识
文章插图

西汉 · 四神陶瓦当之白虎

源流#仲富兰|虎文化源流摭识
文章插图

唐 · 白虎纹砖
【 源流#仲富兰|虎文化源流摭识】
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揭示了远古先民自然崇拜与图腾产生的社会基础。在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洪荒时代,人类与大自然互动的能力极其微弱,“万物如刍狗”,为了活着,生存下去,远古先民只能在磨难中不断进化自己。说起来,这个过程也是很复杂的,比如,偶然状况下动物留下没有吃完的猎物,也许人类就会认为是特意留给自己的,出于感恩而崇拜;更多的则是在凶恶的猛兽面前深感无能为力,出于畏惧而崇拜。《山海经·海内北经》记:“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头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古代四凶之一。远古先民认识动物与自然界,不可能按照当今生物学或动物学的标准,面对体大健硕、矫健勇猛、呼啸而过的虎,先民们逐渐感受到它的强者风范、王者之气,“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成为远古先民崇拜虎的前提——既然认识到虎是一种强而有力、充满威势的可怖形象,不能驯服它,那就崇拜它。
1987年8月,考古人员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一处距今约六千年的古代遗址——蚌塑龙虎墓,这处墓葬群没有仰韶文化其他墓葬出土的精美陶器,但其中的蚌塑龙虎图弥足珍贵,这个信息表征着古代的“龙虎”组合。
中国传统文化里,无论道教、佛教,抑或萨满教信仰中,虎都是崇奉的对象。东汉时期佛教初入我国,佛教中的萨埵那太子本着大慈大悲的精神以身饲虎。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与中国禅宗思想相结合,又发展为禅虎——使虎听经修道,修炼从善,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十八罗汉伏虎说——弥勒尊者伏虎罗汉。“舍身饲虎”的精神大大丰富了中国虎文化的内涵,道家文化将龙虎结合解释为“云从龙,风从虎”,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更是强化了虎的威严,将之视为极具奇幻力量的神物。

源流#仲富兰|虎文化源流摭识
文章插图

魏晋南北朝 · 白玉卧虎

源流#仲富兰|虎文化源流摭识
文章插图

西汉 · 铜神虎逐鬼图案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