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另一些曾被消音的边缘群体则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来获得救赎 。 《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21)指出了被美国的叙事所遮蔽的巴拿马历史:在美国所移植的“现代性”之前 , 它就已经“现代”了 。 不过 , 在这方面 , 绝不只有历史学家在场 , 往往倒是文学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 近年来有三部女性写的作品 , 都呈现了与其自身相关的、立足于当下的纷繁记述:俄罗斯女作家斯捷潘诺娃的《记忆记忆》、(中信出版集团 , 2020)乌克兰裔德国女作家娜塔莎·沃丁的《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 (新星出版社 , 2021)以及印度裔美国女作家苏迦塔·基达拉的非虚构作品《象群中的蚂蚁: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与现代印度的形成》 。 (中信出版集团 , 2021)当然 , 贺萧在调研陕西妇女口述历史基础上写成的《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人民出版社 , 2017)更能让我们看到以往在正统话语之外被遮蔽的女性视角 。
本文图片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 , 挖掘过往的记忆 , 实际上是批判现实的最强有力武器 。 日本思想家丸山真男在《忠诚与反叛: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中 , 就从历史中提取以往的元素 , 来让战后的日本人意识到 , 像“忠”这样的概念 , 并不只有当下所理解的这一种意义 , 历史上曾有过其它可能 。 事实上 , 《海洋与权力:一部新文明史》(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21)《千年英欧史:英国与欧洲 , 1000年的冲突与合作》(中信出版社 , 2021)和《希腊三百年》(中信出版集团 , 2021)也隐含着同样的意味:对现实政治来说 , 重要的是挖掘什么样的过去 , 通过重新的阐释 , 来开创一种新的可能 , 提供一种不同的身份选择 。
本文图片
毫无疑问 , 这些对中国的历史研究而言 , 也同样重要 。 王明珂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1)将人类学引入历史中来 , 立足于边缘 , 由“历史记忆”的形成来反思、解构“华夏”这个超级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的 , 在此基础上又如何形成新的民族国家 。 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项研究 , 还提供了研究历史的一套方法 , 让我们看到以往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 而又能从哪些角度入手来加以理解认识 。
本文图片
许子东在《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0)中 , 运用普罗普的叙事理论 , 发现50篇“伤痕文学”小说中 , 有大量情节元素事实上是重复出现的 , 也就是说 , 人们看似是“记忆” , 但在记忆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借用大量社会上流行的元素 。 这虽然是一项文学批评的研究 , 但对于我们理解“记忆”的形塑乃至最终历史如何被书写下来 , 却有着很好的参照意义 。
本文图片
由于社会环境、学术脉络的不同 , 国内关于“记忆”的研究 , 与欧美相比 , 不曾有那样的热度 , 也没有形成那样跨学科交叉的深度 , 好处之一则是留下了相当多空白 。 2021年另有三部著作值得关注:王东杰《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1)注意到 , 颜元固然试图教化乡民 , 但他本人的“圣人”形象却也正是乡民的记忆所塑成的;袁一丹《另起的新文化运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21)则点明了后来的历史书写与原初记忆的不同:“新文化运动”并非像后世所理解的那样是一个连贯的运动 , 这个“起点”本身就是复数的;杨潇《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则以徒步经历感受了西南联大所遗留下来的“记忆之场” , 历史和记忆融合交织在了一起 。
- 古玩|2021海外艺术品(古玩古董)分析报告出炉。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 图谱|孙莉莉:绘本阅读的重点在于“教育家长,解放儿童”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 博物馆|外媒盘点2021年十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属建筑项目
- 恐惧的饥饿|持续公益吧!2021中超联赛崩塌是国足12强赛输给越南的根本原因
- 疫情|我们做了一系列文章,帮你过上不焦虑的生活丨2021KY必读精选
- 写生#黑土深情——闫景阳2021写生作品集二
- 腾讯|致敬创造力!腾讯读书2021年原创十大好书
- 五个一百@2021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评选结果揭晓
- 人文|《晏阳初》上榜东方出版社2021年度十大人文社科好书
- 康有为#开拍2021秋拍丨一月得四十五日居:书法匾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