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狙击手》的冷落:硬伤出在哪?故事线位移!狙击过于神过于惨?

看过《狙击手》后 , 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 。 既为5班的勇敢战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所感动 , 也为5班最后只剩下1名新兵其余全部牺牲而扼腕长叹 。 对于张艺谋的这种以小博大屡试不爽的导演风格 , 对于以一个小的切口铺展一个完整故事的执导手法 , 对于这种以全新演员阵容冲击春节档燥动的电影市场的果敢做法 , 应该给予总体的肯定 。
问题是 , 以国师级别出手执导的电影 , 为什么出现了排片和票房这样的冷落与惨淡 。 且不说与其他题材相比 , 有一个很好的参照 , 那就是同档热映燃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 。 可以说都是反映抗美援朝 , 都是弘扬主旋律 , 甚至故事结局都是打剩到最后一个人 , 为何出现这样严重的两级分化呢?
存在即是合理的 。 这句话尽管有些唯心 , 但毕竟反映了相当程度的现实 。 缘于这点 , 让我们从稀落的排片中、从排片时点非早即晚的“贪黑起早”中 , 探寻一下这部电影到底有哪些硬伤 , 或许会给我们一点启迪启示 。
【狙击手|《狙击手》的冷落:硬伤出在哪?故事线位移!狙击过于神过于惨?】狙击手|《狙击手》的冷落:硬伤出在哪?故事线位移!狙击过于神过于惨?
文章图片

其一 , 以狙击战为名以被动遭遇战为实 , 注定了影片的故事线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
所谓名正言顺 。 狙击手主要打狙击战 , 狙击战主要源于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之后的冷枪冷炮运动 。 最初以26军发起 , 以24军打得最为有名 , 神枪手张桃芳就出自于这个军的214团 。 之所以称之为冷枪冷炮运动 , 之所以称之为狙击战 , 之所以涌现那么多的狙击手(当时称神枪手) , 是因为这种狙击战有其突出的特点 , 它是一种主动进攻 , 是一种预有准备的进攻 。 24军战史这样记载道:
“根据当面敌人的情况 , 选择和构筑隐蔽的狙击阵地 , 将我有效射程内的敌哨位、地堡、掩体、堑壕、交通壕连接点、交叉路口、敌必经地段等明显目标 , 依次编号 , 确定射击距离 , 标定常用标尺 , 确保敌人一暴露 , 我即以突然准确的火力将敌击毙 , 而后立即转移 。 ”
狙击战把敌人打得抬不起头 。 我们的指战员们把这项运动形象地称之为“关敌人禁闭” 。 而我们看电影中又是如何编剧这一故事线的呢?实际上它虽是叫《狙击手》电影 , 但是把这一故事安排倒置了过来 。 狙击队员们去救人 , 遭到了敌人狙击手的伏击 。
这种故事线的整体倒置偏移 , 无疑给后面的故事叙述带来了生硬感和嫁接感 。 导致一上来5班便被打死几人 , 导致胖墩背着极重的钢板去救人 , 导致惨烈肃杀的战场上出现来回游动的小孩 , 导致班长这个兵头举手最后向敌掩体冲去同归于尽 , 导致最后我们只有一名新战士不得不面对对方的几名狙击手 , 还有一个上尉指挥的包含有坦克等重武器在内的战斗分队.......稍懂一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 , 不对称作战是我军的传统和优势 , 但这种离奇而不符合军事常规逻辑的不对称作战 , 某种程度上说 , 是另一个极端神剧的变相体 。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看 , 电影《水门桥》的故事也有一些硬伤 , 但再怎么有硬伤 , 它是在体现战史上真实的水门桥战斗 , 并紧紧围绕这一史实铺垫叙事 。 只要这一故事主体不偏移 , 即使有些硬伤也说得过去 , 毕竟艺术是允许一定的张力和放大的 。
狙击手|《狙击手》的冷落:硬伤出在哪?故事线位移!狙击过于神过于惨?
文章图片

其二 , 以救一个不可能救活的侦察员为引子 , 注定了影片的出位与天马行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