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当皴笔画法碰到自然山水,南宋画家是如何描绘出万物有灵( 二 )
同样,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为例,画面中暴风骤雨般的笔触、有力细密的皴点和短线,构成画面塑造山石松的绘画语言,而之后发展到马远、夏圭一派,马远侧笔横扫,截断式山水,大笔勾勒、干净利落,夏圭则偏向发展米芾笔下水墨温润淋漓的江南山水,大块墨色晕染,又继承李唐前期的小斧劈皴的笔法特点,笔法苍劲,画面苍润。
总之,南宋四大家更是展现出在绘画技法上,不同于以前宫廷画院画家的精工细密,而是不断贴近文人画家直抒胸臆、用笔爽直的特点。
文章插图
二时代背景
南宋四大家皴法特征从风格总体上讲,刘、马、夏三人都是李唐画法的继承和发展者,三人的山水画创作风格在李唐的风格内做局部的改变。
如刘松年将李唐雄壮风格变为精细典雅、精巧细密,创刮铁皴,空间布置上属于过渡期,并没有出现明显界限分明的截景式构图作品,此时全景构图和截景构图均出现。而到了马、夏,二人也将截景式构图也推向极致,甚至是之成为南宋山水画的典型代表。
皴法使用上,李、刘、马、夏人的画作中披麻皴、斧劈皴等混合使用,马远、夏圭二人把李唐创建的刚性的大斧劈皴线条发展极致的同时又兼具个人特色,马远线条刚劲有力,夏圭更为偏向米芾之类的墨色苍润一派,创拖泥带水皴,使得斧劈皴尖锐锋利,以此皴法来描绘出陡峭凹凸的山石、雨水冲刷的山石表面的感觉。但是,总体来看,可以说,李唐的艺术仍影响南宋。
1李唐——创大斧劈皴
李唐,字晞古,河阳人,使北宋山水转变成南宋山水院画的第一人。
李唐的创作在当时受到喜爱,影响范围大,不仅在宫廷内占有一席之地,在民间中也有卖家兜售。
《谿山行旅图》中北方的雄伟山川的描绘手法,主山居中,占据画面中心,大斧劈表现山体各个朝向面,小斧劈和拖笔结合,表现山石的质感,并结合范宽式的“枪笔”绘画表现手法,塑造的线条顿挫有力,充满韵味,有一定书写意味。
画面上端主峰即运用马牙(斧劈、刮铁)一类皴笔,来显示雄伟山石的结构和质感,短条皴、雨点皴、钉头皴等小斧劈皴的雏形逐渐在进入江南山水的环境中进一步改造,如《采薇图》《清溪鱼隐图》中,先用线条勾勒轮廓,再用大斧劈皴,侧锋用笔、大块面横扫塑造山石,不同于之前用小而短的线条反复勾皴,用笔方而不圆,线条顿挫、刚硬,突破范宽“土石不分”的局面。
2刘松年——创刮铁皴
刘松年(约1155—1218年),是南宋前期到后期的一位过渡性画家。《画史会要》记载,钱塘人,俗称暗门刘。淳熙年间为御前画院学生,绍熙年间为画院待诏,宋宁宗时进献《耕织图》,被赐予金带。
刘松年创作的《四景山水图》中,截景式构图,恰如传统界画般工谨逼真,皴法上延续李唐的斧劈皴,用笔水分更充足,图中右侧临水的石头,与郭熙的“卷云皴”相似,而庭院上方的山峰,用笔苍硬,与李唐早期的“小斧劈皴”的山水皴法绘画特点有共同之处,被称为“刮铁皴”,但是与李唐相比,更为精细清润,但是整体皴法变化还是在李唐的范围里进行小幅度的改变。
文章插图
皴法成因
一般意义上,在南宋以前,以往的画家都是以自身所处环境的特点作为自身艺术创作的基本母题对象,即“风格”和“自然”呈一一对应关系,如董源、巨然,擅用披麻皴描绘南方山水,荆浩、关仝则用斧劈皴描绘北方山水。
- 艾伦·本特利$激荡的情与爱,舞动的灵与魂——艾伦·本特利的动态绘画艺术
- 施耐德$在绘画的道路上,他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学生
- 艺术$竟有如此养眼的美女肖像画——伊拉克利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绘画
- 娜塔莎&她绘画了一种高尚的品德,一种人生的境界,一种美丽的向往!
- |诗歌与绘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意大利花园&克里姆特的艺术人生:他的绘画强调浓重神圣的金黄色及强烈的感情
- 绘画@丢勒画了一幅错误百出的犀牛,为何成为名作,原来错到极点是艺术
- 书法|高清|台北故宫新年高清特展——南宋的小品绘画
- 王原祁@清代早期绘画之——四画王VS四画僧
- 水墨#恢宏大气!段铁水墨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