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杜牧晚年写的这首诗道尽人生凄苦,苏轼修改后,尽显豁达本色
很多古诗词美到极致,也令人惆怅到极点。
例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夜里,点点滴滴的雨敲打着枯败的荷叶,枯荷本是衰败之景,有了秋雨的点缀,便添了一层韵味,然而联想一下当时诗人宿夜未眠,听了一夜的秋雨,该是何等凄凉。
南宋词人蒋捷有词云“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艳艳的樱桃,绿油油的芭蕉,本是何等灿烂之景,然而当它染上了岁月的色彩,便化作无奈的叹息。
【 苏轼&杜牧晚年写的这首诗道尽人生凄苦,苏轼修改后,尽显豁达本色】还有“砌下梨花一堆雪”,洁白的雪花像梨花一样美,然而紧接着一句“明年谁此凭阑干”,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惆怅。
这两句出自杜牧的《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文章插图
说到晚唐诗人杜牧,很多人都会想起他那些和青楼有关的诗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将“逛青楼”写得如此美好的文人,大概也就杜牧和柳永了。
然而,作为饱读诗书的文人,若不是怀才不遇,他们也不至于如此沉沦于“倚红偎翠”的生活。
柳永是因为宋仁宗的一句“且去填词”而断送了前途,而杜牧虽然在20多岁的时候便高中进士,但仕途一直不顺,
性情耿直的他,曾屡次向皇帝进言,也因此得罪了当权者。
在他40岁时,因为被宰相李德裕猜忌,被排挤出了京城,辗转各地为官,可以想象当时的他,心中该有多么愤懑。
这首《初冬夜饮》便是写于他被贬谪期间。
寒冷的冬夜里,围炉煮酒,本是很温暖惬意的乐事,然而若是独自一人,自斟自饮,那么该是多么孤独寂寥。
文章插图
“淮阳多病偶求欢”,开头一句引用了汲黯的典故。
汲黯是西汉名臣,是出了名的不畏权贵,正直敢言,后来汉武帝将他调往淮南任职,他便称病不不受印绶。
诗人以汲黯自喻,表达自己因敢于直谏而受排挤的愁苦之情。
这一句值得玩味的是“求欢”一词,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男女欢爱,而是单纯指寻求快乐。
前面我们讲过诗人曾为了排遣心中的愁苦,而寄情于青楼歌姬,但是这首诗里,根据标题来看,诗人“求欢”的对象是酒,就是所谓的“借酒消愁”。
他心中的愁苦是否因此便消除了呢?我们接着往下读。
文章插图
“客袖侵霜与烛盘”,这一句算是环境描写,寥寥七字,便勾勒了一幅孤灯下,自斟自饮的画面。
“客”字是他游宦生涯的写照,充分表现了他多年来漂泊天涯的心酸无奈。
“霜”字点出了此时的节令——秋末冬初,渲染了凄冷的环境氛围,诗人的心境也由此可知。
而“烛盘”二字,照应了标题的“夜”。
这七字看似平常,却字字不虚,足见诗人之高明。
开头两句既不写景也不抒情,只是很平常的叙述,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无尽的落寞与孤独。
文章插图
再来看后两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古人总爱将梨花和雪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最典型的就是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飞雪的洁白与壮丽写到了极致,历来为后人所推重。
- 拉动&来论丨从冰墩墩之火看如何挖掘消费潜力
- 跪拜&6个版本“观音菩萨”,前五位都只是在模仿,唯独她被路人跪拜!
- 毁灭&他是历史的罪人,间接导致宋朝江山毁灭,现在却被美化成大英雄
- 取经&难怪龙族不遗余力地帮如来,你看看如来之前干了啥?
- 林殊&林徽因并不漂亮,为何能迷倒徐志摩、金岳霖、林殊等民国才子!
- 字体&11家协会、学会联合倡议抵制“丑书”
- 观世音菩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抓后刀枪不入,但有一人能杀死他,却下不去手!
- 西游记中&西游记中地位第一女神仙,年龄、辈分远超如来,观音菩萨都比不了
- 碑帖&写了一辈子书法,很多书法家写不好简体字
- 残疾人联合会&平谷区残疾人联合会到马昌营镇开展送福迎新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