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灯不离手 韵味在耍 四川广元新春这样“闹”丨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

李康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刘彦谷
锣鼓声声震天响,龙腾虎跃闹新春。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阵阵响起,一条条花灯长龙翻腾起舞、蜿蜒盘旋,如波浪一般连绵起伏;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手不离灯,绚丽的色彩在空中翻转。锣越击越紧,鼓越敲越密,人越耍越起劲,观众随表演而起伏,现场呐喊声、掌声不断,热闹非凡。
这是每年新春之际,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都会出现的“盛景”。
新闻记者&灯不离手 韵味在耍 四川广元新春这样“闹”丨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
文章插图

“相传很久之前,白龙镇曾有一只白龙得佛祖点化修成正果,因此每年春节,白龙镇的百姓都会通过耍花灯、舞龙来庆祝和祭祀,久而久之,便成为了白龙镇的传统习俗,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白龙花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龙花灯第九代传承人袁朝汉介绍,“每年正月十二到正月十五,前后四个晚上,白龙镇的人们都会出灯耍龙,热闹非凡。”
“我从小就看着白龙花灯长大,我的爷爷、父亲就是当时的灯头,也就是现在说的传承人。受他们的影响,我特别喜欢花灯。”今年已经71岁的袁朝汉说起花灯来神采奕奕,在他的眼中,白龙花灯内涵丰富。“白龙花灯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白龙花灯在隋炀帝时期的灯会已经广为盛行;还有人说白龙花灯是唐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乱进入蜀地时留下了唐宫宫廷盛行的花灯而演变发展出的;还有人说是在宋代的时候才开始兴起……白龙花灯的传承,多是靠口传心授,具体历史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从流传出的唱段可以看出,它的历史底蕴是十分深厚的。”
新闻记者&灯不离手 韵味在耍 四川广元新春这样“闹”丨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
文章插图

白龙花灯,它的韵味就在于“耍”。以花灯为主要道具,以“灯阵”为表演形式,由内场和外场两部分组成,包含花灯、龙灯、狮舞、曲艺、歌舞等众多艺术门类,在“耍灯”的过程中,要做到“手不离灯”,即使是喜剧表演节目,亦要配以牌灯等其它花灯。
白龙花灯的演出注重阵形变换,光步伐就有转步、跳步、梭步、垫步、十字步、梅花步等十多种步伐,阵形则有两百多套。基于以上特点,白龙花灯舞起来场面宏大,引人入胜。“白龙花灯表演阵式变换多样、参与人数多、表演时长可长达五小时,是一种大型综合性群舞。”
新闻记者&灯不离手 韵味在耍 四川广元新春这样“闹”丨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
文章插图

“俗话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普通人看白龙花灯,特别是现在的,总觉得花团锦簇,歌舞升平,热闹多姿,却不知道它的音乐、舞蹈、服饰、器乐、阵型、道具、人物、神祗、唱腔、表演艺术等,都有独特鲜明的艺术特征,是其它花灯所不具备的。”袁朝汉语气里满是骄傲,“这种独特,也是白龙花灯能成为四川四大花灯之一的底气所在。”
“白龙花灯是以民间舞为基础,以劳动生活动为原形,加以艺术化表演的民间艺术。花灯的制作,主要以生活和劳动用品为原形,如西瓜灯、莲花灯、鲤鱼灯等,极具乡野特色。”袁朝汉表示,“表演以川北口音为主,同时配以川北锣钹鼓、唢呐、木鱼、梆子等乐器演奏,在剑阁南部多个乡镇流传度、普及度很高。”
曾经流行的白龙花灯,在时代的发展中,因民族传统艺术生长的土壤受到破坏,也曾一度淡出人们视野。80年代起,受改革开放和打工潮的兴起,青年男女大多到外地打工谋生、花灯老艺人相继去世,直接导致白龙花灯的演员和观众的断层,使得白龙花灯在近二十年中无人问津,面临失传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