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张居正与曾国藩:夺情与丁忧带来的迥异结局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一般俗称为父母守墓三年。
丁忧的道理就是之女要报父母的恩。孩子出生的三年之内是没有生活能力的,离开父母完全无法生存,时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在父母去世之后,父母不在了做子女的也要时时想念他们,至少在坟前守孝三年。儒家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也是中华民族敬祖祭祖习俗的由来。

反思&张居正与曾国藩:夺情与丁忧带来的迥异结局
文章插图

自从丁忧形成了儒家制度之后,那么有没有对这个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呢?有的,这就是“夺情”。
夺情起复,就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和补充,其本意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说完了丁忧和夺情的情况,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两位最具代表性的名臣和能臣:张居正与曾国藩。他俩作为历史著名人物,又恰好是夺情与丁忧的主角,他们最后的人生结局也与丁忧和夺情的选择息息相关。
张居正夺情
隆庆皇帝驾崩之后,在李太后和太监冯保的主张之下,明朝的军政大事都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作为想干一番事业的能臣,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主持丈量土地,清理出了大量隐匿的良田,随后推行一条鞭法;他改革了吏治考察方法,采取考成法去除贪官和庸官;军事上,他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大明社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新生,朝廷有钱了,吏治也变清明了,朝廷呈现出了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然而,在张居正大力改革期间,其父于万历五年(1577年)去世。
按制度张居正应该去职丁忧。在古代中国推行改革,必定是触动无数人利益的事情,因此,张居正明显能感觉到,在他还没有丁忧回乡时,就有不少官员对他态度转变。张居正自己在这个关键时刻也不想离开,否则改革将功败垂成;而年轻的万历皇帝也有此意,于是张居正在次年回去三个月处理父丧,就夺情起复。

反思&张居正与曾国藩:夺情与丁忧带来的迥异结局
文章插图

后来,张居正强力推行改革。但1582年张居正病死后,遭到了政治清算,包括万历皇帝和众多大臣在内,将张居正夺爵抄家、家人流放。结局令人惋惜。
【 反思&张居正与曾国藩:夺情与丁忧带来的迥异结局】曾国藩丁忧
曾国藩曾经两次丁忧,1852年母丧丁忧,但为期不到5个月,就在朝廷命令下起复,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过去了五年,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曾国藩因其父去世,于是放下剿匪事务,回乡奔丧丁忧守制去了。直到咸丰八年六月奉诏夺情再度出山,由湘乡动身前往浙江,这期间,曾国藩在家中居住了一年三个多月。
曾国藩第二次丁忧期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事情也不可谓不紧急、不重要,但是他当时还是丢下军队回乡奔丧去了,为此还遭遇左宗棠责骂并绝交,后虽恢复,但这也为两人一生关系不融洽埋下了种子。
但正是丁忧这段时间,促使曾国藩对国事人事进行了重新认识,可说是他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丁忧期间,曾国藩改变了自己待人做事过于耿直严厉的态度,以更灵活圆融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最后终于成为清朝中兴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