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书法讲究融会贯通,以画入书或碑帖融合,陈献章引琴入书可听过?

导语:古人写字讲究融会贯通,以画入书,碑帖融合的比比皆是,但是你听过引琴入书吗?在明代,有这么一个大儒,不但再思想比肩王阳明,他还引琴入书,首创茅龙笔,他的书法求意尚奇以韵脱俗。他就是人称陈白沙的陈献章。
王阳明&书法讲究融会贯通,以画入书或碑帖融合,陈献章引琴入书可听过?
文章插图

明朝开国后什么都管,一切都以程硃理学为准,读书写字作画,甚至吃饭穿衣上街,全是严格规矩。据说洪武年间有人穿靴子在街上踢球,抓住后竟集体砍脚!
但到了十六世纪,却是忽如一夜春风。小说戏曲传世经典云集,科学行业都和西方科学剧烈碰撞,井喷出好些新成果。正如欧洲大神莱布尼茨赞叹:来自中国的思想使我们觉醒了。直白点说:把欧洲人都解放了,世界意义十分重大!
王阳明&书法讲究融会贯通,以画入书或碑帖融合,陈献章引琴入书可听过?
文章插图

但如此伟大时代,随着中国步入清朝,却被好些御用文人卖力痛批抹黑。比如理学家张伯行,不但把这时代骂得乱七八糟,还找了两个罪魁祸首:阳明白沙起而道始乱。
不过张伯行这话,反过来却是大实话:“阳明”“白沙”这两位思想巨匠横空出世,引领大明突破重重文化禁锢,终于华丽转身到这个伟大时代!今天要说的,正是这位足以比肩王阳明的低调思想巨人:陈献章!
王阳明&书法讲究融会贯通,以画入书或碑帖融合,陈献章引琴入书可听过?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在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艺,以书入画、以画入书也是常态,毕竟笔法、线条都有共同性,但琴能入书却是前所未闻。
古琴,亦称瑶琴,是中国特有的乐器,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素为文人雅士所钟爱。自古以来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声的乐。
王阳明&书法讲究融会贯通,以画入书或碑帖融合,陈献章引琴入书可听过?
文章插图

看似不太相关的两项雅事在陈献章看来却有着纤丝万缕的联系。他在《书法》一文中精彩绝伦地写道:
予书每于动上求静,放而不放,留而不留,此吾所以妙乎动也。得志弗惊,厄而不忧,此吾所以保乎静也。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形立而势奔焉,意足而奇溢焉。以正吾心,以陶吾情,以调悟性,吾所以游于艺也。
王阳明&书法讲究融会贯通,以画入书或碑帖融合,陈献章引琴入书可听过?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陈献章对精确化、程式化的技艺不以为然,他力求随心所欲而不越矩,并将琴人特有的雅韵融入书法之中。故而,他在书法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琴韵修养密是不可分的。
在他的诗句中也常有表现琴韵的意境。如:
世间极乐惟君事,一曲琴声韵欲浮饮酒不在醉弄,琴本无弦江门水上庐山颠,蒲团展卧义皇前,洗手一弄琴无弦
而“无弦”便是陈献章心境的体悟。
王阳明&书法讲究融会贯通,以画入书或碑帖融合,陈献章引琴入书可听过?
文章插图

陈献章因精于古琴,所以他能看到书法与古琴的契合点而加以融会贯通,静心收视,胸怀散朗,自然放松,并在琴音的挥毫中找到最能表达自我心境的完美方式。
他这种引琴入书的浪漫直接影响了明代中晚期的书风,祝允明洪涛汹涌般的气势、徐渭的粗头乱服、张瑞图拉锯似的侧锋疾扫、黄道周的生拗横肆、倪元璐的凝涩激越、陈洪绶的清峻悠游,以至傅山游戏般的缠绵、八大的奇异怪伟、王觉斯的神出鬼没、不可端倪,所有这些皆基于茅龙之风采,陈献章正是这浪漫书风的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