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鲁迅死时与母亲已4年未见,她至死未见孙子,只因母子间夹着朱安
“娘娘(祖母):您好吗?……侬寄的东西很好吃,谢谢侬!弟弟(我)有一百多个字认得了,有好些个字会写了……”
这是年6岁的周海婴写给祖母鲁瑞的信,这封被写得歪歪扭扭的信,鲁瑞反反复复看过,回信后,她还将信笺小心地珍藏起来了。
文章插图
周海婴给鲁瑞的信
这样的信,有无数封,而这每一封信,无疑都勾起了鲁瑞对孙子的思念之情。可遗憾的是,鲁瑞至死,也未能见到已经14岁的周海婴。
祖孙至死未见,通常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死两隔,一种是断绝往来。可鲁瑞和周海婴却并不属于这两种,他们至死不得相见的背后原因,复杂且曲折。
幼年的周海婴并不知道:他出生前,父亲鲁迅原本和祖母住在一起。他更不知道,与他们同住的还有鲁迅原配朱安。自然,他对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也知之甚少。
周海婴的母亲许广平有意回避与朱安有关的任何话题,而鲁迅在信中也极少提及朱安,每次与母亲写信,他的开头都是:“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而结尾则总是:“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 广平及海婴同叩”。
经考证,鲁迅寄给母亲鲁瑞的120封信中,无一字提及朱安。可此间,朱安一直以“周太太”的名义,寸步不离地陪在婆婆鲁瑞身边。
鲁瑞越老越离不开朱安,自朱安嫁入周家起,鲁瑞的日常生活全由她照顾:朱安能做地道且符合鲁瑞口味的绍兴菜。为此,她曾数次向人夸赞大儿媳的厨艺。
文章插图
中为鲁瑞;左为朱安
鲁瑞有多盼望儿子和孙子的信,她就有多想念他们。收到周海婴文首那封孩子体的信前,她就已经动了南下去探望他们的心思。
分外想念孙子的鲁瑞还想出了一个法子:请邻居俞芳带自己南下。打定主意后,她对俞芳说:
“他们(鲁迅、许广平和周海婴)来,一行三人,行动不便,还是我去上海好,我到上海可以看到老大、老三(周建人)两家人。”
之后,鲁瑞曾反复絮叨说:“见了面,该送什么见面礼呢?应该讲点故事给他们听,得把孙儿注意力引到娘娘这边,那样他们就都能腾出手来了……”
在一次听婆婆絮叨时,朱安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她说:“路上远着呢,就你和她(俞芳)怕是不行!”
朱安的话终于把鲁瑞点醒了:她已经79岁了,这一去山高路远,她非得带个可心的人一起走才行。这个可心的人,当然最好是朱安了。
而朱安自己,也特别想南下,她一直想见见周海婴。她心里,一直将周海婴视为自己的儿子。她甚至还在周海婴出生后感叹:自己百年后,不会做孤魂野鬼了,因为有了海婴,他会给她烧纸、送羹饭、送寒衣……
朱安的心思,鲁瑞当然知道,她何尝不想带朱安同往呢!可她有顾及,她担心儿子和许广平不会欢迎朱安这位名义上的“原配夫人”。鲁迅一直不待见朱安,在他眼里:她仅仅是母亲的一件礼物,而已!也正因此,数年前,他才会孤身南下,并毅然冒着被天下人唾骂的风险,与许广平同居。
思来想去后,拿不到主意的鲁瑞决定写信去探探口风。于是,她让俞芳代写了一封信,信里她表示:自己想来上海看望他们,只是一个人行动不便,需要在与俞芳同行的同时,带上潘妈(家里的佣人)。
鲁迅很快回信了,信里,他说:有俞芳伴送到上海是再好不过的。但是不能带旁的人,因为一来南北言语、习惯不同,旁的人到上海,未必能发挥作用。
- 武敦儒#她本来身怀邪功,郭靖之死或许与她有关,金庸却改书将她洗白了
- 孟十!为鲁迅抬棺的16人,个个是大人物,你肯定认识几个
- 研究会!郭沫若用4个字评价鲁迅,结果鲁迅回了10个字,并且字字戳心!
- 顶尖高手!水浒108将武力如何顶尖高手只有8人,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
- 大帝$同勾践剑齐名的武器,杀死耶稣的朗基努斯长矛,图坦卡蒙的匕首!
- 文学#鲁迅后人如今都怎么样?儿子赫赫有名的大官,孙子你一定认识
- 帝江#男子亲历7分钟死亡,复活后画出“死亡世界”,却神似《山海经》
-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神人不少,但能洞彻生死之术的只有此人,连孔明都不行
- 郭沫若!面对鲁迅她自谦是“学生”,鲁迅去世后,她却用后半生去骂鲁迅!
- 纸钱@人死后为什么要烧纸,流传几千年的文化,真的是封建迷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