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古人有多聪明?能把铜镜做成透光的,至今科学难以解释( 二 )


宋元之际的文人周密著有《云烟过眼录》,也提到了一面透光镜,背面是花朵纹饰,投影在墙上,看起来是突起的,非常逼真。周密的三四位朋友都收藏有透光镜,看来流传下来的不少。



梦溪笔谈#古人有多聪明?能把铜镜做成透光的,至今科学难以解释
文章插图

透光铜镜效果
此外,《梦溪笔谈》里又提到,“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
大致意思是,宋朝之前的古铜镜,如果做得大,镜面就是平的,小的则镜面凸起。因为古人发现凹镜照人大,凸镜照人小,小镜子做平了,就照不了整个面部,于是就做成凸面。根据大小不同,古人通常把镜子做成刚好能照见整张脸,便于使用。
文中接着说,“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凸镜体现的是古代匠人的智慧,宋朝的匠人造不了精致的凸镜了,沈括感叹今人不如古人。不但如此,当时有人得到古代的小铜镜,还要专门打磨平。



梦溪笔谈#古人有多聪明?能把铜镜做成透光的,至今科学难以解释
文章插图

铜镜
最后沈括说,“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乐师,这句话意思是,古代的匠人技艺高超,到了宋朝,已经是知音难觅。
再说神奇的透光镜,据考证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西汉的铸造技术已经很成熟。然而,金属本身是不透光的,现代考古发现的透光镜曾让科学界大惑不解。
前些年,国内一些专家参照出土文物及相关的古代文献,反复试验后,复制成功了有透光效果的铜镜。东西造出来了,但科学界尚不能确定透光的原理,颇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铜镜的铸造过程中,不同的厚度形成了特殊的金相结构,在镜面产生肉眼看不见的曲率,就有了“透光”效果。
现代科学提出的这种透光镜原理,和沈括的记载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梦溪笔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