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延数千年的传统吉祥图案里,读懂国人“纳福祯祥”的祈盼

|在绵延数千年的传统吉祥图案里,读懂国人“纳福祯祥”的祈盼
本文图片

年节的况味 , 始终离不开老百姓纳福祯祥 , 避害趋吉的愿景 , 在疫情的起起落落中 , 祈盼祥和与康宁的民俗心理尤为凸显 。 正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福禄寿喜美好生活——中华吉祥文化特展》就在这样一种语境下 , 成为新年里市民遣怀休闲并带回吉祥好兆头儿的热门去处 。
中国吉祥文化兼具宏大与精妙 。 何谓吉祥文化?“吉者 , 福善之事;祥者 , 嘉庆之征 。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是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先民们于生产劳动、宗教信仰与艺术活动中孕育而出的 , 至今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与精神要义 。 唐《乐府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曾述“吉祥式就 , 酬功载毕 。 亲地尊天 , 礼文经术” , 清楚地讲述了吉祥图案祯祥、禳灾的功能 , 已上升到国祚征仪的盛大场合;而“有图必有意 , 有意必吉祥”的叙述性特质 , 又让它重回到接地气的生活世界 。 反映吉祥寓意的图案与纹饰 , 集民众生活智慧与东方哲思之所长 , 通过或抽象、或具象的纹样符号 , 将先民勇于探索的创造力、想像力 , 积极向善、向美的祝福心理以及家国昌盛、天下和谐的美好愿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
|在绵延数千年的传统吉祥图案里,读懂国人“纳福祯祥”的祈盼
本文图片

纵观中国吉祥图案的演进 , 从六千年前刻画于岩石之上的猎狩场景 , 足以证明史前先民已能创造出具有简单叙事功能的吉祥图案 , 来表达其生存所需力量与基本条件的诉求;新石器时代 , 仰韶文化红陶上的鱼纹、蛙纹 , 红山文化的猪龙、龟兽等 , 已能用抽象造型表达出鲜明生命繁衍的寓意;发掘出土的大量远古器物与装饰品等 , 都证明吉祥图案 , 正是先民在自然探索的生产劳动与生活过程中 , 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 。 而真正意义上寓意被固化下来的吉祥图案 , 约出现于商周 , 成熟于宋元 , 更为世俗化的符号系统 , 已广泛运用于与时间仪轨相洽的各类社会活动中 , 发展至明清至繁盛 , 渗透至民众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 , 成为中国礼乐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具有迎祥祈吉与禳灾避祸寓意的纹样 , 集中围绕着“福、禄、寿、喜、财”五大主题 , 通过丰富的人物故事纹、动植物纹、文字几何纹等 , 展开了一幅中国人民世代描述的盛世太平、国泰民安的图卷 。
【想象瑰丽的神话故事纹】
“三星拱照”“麻姑献寿”“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和事二仙”等 , 屡屡见诸于家具、漆器、瓷器、织物、金银玉器等 , 在栩栩如生的故事场景中 , 将吉祥寓意之后隐藏着的中华文脉代代相传
神话故事纹多指以神、人活动或形象为内容的纹饰 , 既有反映神话故事的精灵仙子 , 也有真实历史中的典故人物 。 通过与场景精心搭配与组合 , 生动再现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剧场景 , 并于世代使用中实现了有序流传 。 神话与传说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头 , 是原始先民的思维模式、世界观和生命观的体现 , 他们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图案 , 充满了瑰丽的想像 , 讲述了大胆探索世界、解释世界、征服世界的情感与信心 。 神话人物图案中 , 如“三星(福、禄、寿)拱照”“麻姑献寿”“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和事二仙”等 , 屡屡见诸于家具、漆器、瓷器、织物、金银玉器等 , 在栩栩如生的故事场景中 , 将吉祥寓意之后隐藏着的中华文脉代代相传 。